第一百六十六章 选择
五天的元夕灯会持续开展中,文彦博那里居然没有一丝消息,就好像根本没有献上用兵图一样。
钟粟几次想登门拜访文彦博,但却被苏东坡劝住。
从言语之间,钟粟可以看出,苏东坡居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他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但他的打算其实还不是最坏的,他觉得最多还是类似岭南这样的地方在向他招手。
琼州别驾这样蛮荒的地方,苏东坡根本就没想到。
那几乎就是一片土着人控制的土地,大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宣布朝廷的主权,甚至派了为数不少的军队。
不过,当地情况太过复杂,有些事情,不是靠简单粗暴的屠杀就能解决的。
钟粟也有点不知所措,这是他这个教书匠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
这张图的重要性,文彦博能够看明白,按理说朝中重臣多少也能看明白,怎么就没有被引起重视呢?
难道是大宋的历史发生的扭曲,西夏之战的情况发生了不可知的变化?
接下来的时间,钟粟每天的事情,就是和苏东坡两兄弟饮酒作乐。
让他没想到的是,秦观、黄庭坚也来了苏辙家里,有这些诗词书画高手在,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看着这些没心没肺的家伙整天吃吃喝喝,钟粟有点暗暗着急。
按照历史的轨迹,苏家兄弟的命运马上就要实锤了,按理说这时候朝中应该已经开始暗箱操作。
献图的消息没有,前线战事的消息却不停地传来,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已经开始着手修筑平夏城,各路大军的佯攻也即将展开。
钟传在黄河北岸建造的金城关也已经接近尾声,西夏的右厢兵也开始躲在营地瑟瑟发抖。
从形势上看,大宋已经掀起了雷霆万钧之势,大有一举推倒西夏的决心。
战报开始雪片般地送到了汴京大内,宋廷大内枢密院、兵部这些主管军务的部门灯火几乎日夜不息。
到了正月二十五日,突然传出流言,原来的保守派人物要被全部老账新算。
苏东坡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听到消息后还是有一点儿慌乱。\0
钟粟感叹万分,别说历史大势了,就这点小事情,他也没有能力改变。
苏东坡终于没能熬到三月,三天后的二月二十八,一道诏令颁布,苏东坡贬为琼州别驾,将苏辙贬为化州别驾。
事已至此,苏东坡已经彻底绝望,钟粟自然也陪着他一起绝望。
行李其实也没啥收拾的,几千里地多带东西简直就是遭罪,还不如轻装上阵。
钟粟现在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豪华骡车相赠,外加车中美酒若干。
大宋朝廷的诏令没有人敢随意违背,二月二十九,苏家兄弟联袂出发。
好在两人也算是同路,苏辙可以一路陪着苏东坡,倒也不算太无聊。
钟粟也是无语至极,自己折腾了好久,一切努力还是化为泡影。
眼看这样一个千古大文豪就要就此南去,从此天各一方,直到四年后病逝,钟粟忍不住热泪盈眶。
钟粟执意将苏东坡送到十里开外,然后骑上租来的驴子回来。
快到城门口是,一队官兵策马而出,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西夏战事正紧,官兵出城进城也是常有的事情,钟粟也没在意。
﹡﹡﹡﹡﹡﹡﹡﹡﹡﹡﹡﹡﹡﹡﹡﹡
谁也不知道的是,就在正月二十八的深夜,宋廷大内召开了一场重大会议,会议一致持续到了二十九日早上。
章楶和吕惠卿先后发来军报,同时到了宋哲宗赵煦手中。
军报中提到,西夏大军已经出现了频繁调动的迹象,恐怕已经意识到平夏城一旦修筑成功,将极为不利,请求机动出击。
宋哲宗赵煦一看,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连忙着急朝廷重臣商议。
当然,熟知西夏军事的文彦博也在召集之内。
朝廷重臣意见纷纭,但大多倾向于同意章楶的请求。
大宋在多次大战中,存在的利弊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那就是朝廷掣肘比较严重。
前线战机稍纵即逝,很多时候只能靠将士的临时决定,一旦上报朝廷,路途遥远,常常贻误战机。
但这种弊端谁都不方便说,谁说谁就可能会被大宋皇帝另眼相看。
所有人都几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文彦博却沉默不语。
“文相,你多年经略西夏,为什么沉默不语?”
宋哲宗虽然把文彦博归类为疑似保守派人物,但大敌当前,得顾全大局。
文彦博还是不说话,从袖筒中哗啦抖出一张纸来。
“文相,此为何物?”
“此为大宋向西夏用兵详图,恳请管家御揽。”文彦博双手奉上地图。
宋哲宗赵煦一惊,对于这样的四朝元老,他还是比较尊重的,突然献图,肯定有重要情况。
他看了看,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太明白,便开口问道:“此图似乎含义深远,吾不明其意,文相可否详说?”
“官家,老臣其实也只是略知一二,只知道图中预测,西夏必定动员十二个监军司中的六个犯我宋军。”
文彦博淡淡说道。
“什么,六个?此图又从何处得来,显然跟军报中的内容暗合,难道不是文相的推测?”
曾布忍不住抢着问道。
“文相说说,此图为何人创制?”宋哲宗赵煦也着急地问道。
“可惜可惜,此人已被贬至千里之外了。”
文彦博不无感慨地说道。
“文相,大局为重,究竟是何人?”
“琼州别驾苏东坡、化州别驾苏辙,他俩因开罪官家,深感不安,自知我大宋边事吃紧,反复研习,创制出这样一张大宋对西夏用兵图。”
文彦博说完,大殿中一片沉默,几乎没有一丝声音发出。
几乎所有人都低着头,但却在用余光注视着宋哲宗赵煦,这件事情牵涉太多,没有人敢随口说话。
就算是曾布章淳几个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苏家兄弟被贬到千里之外,那是曾布章淳几个人的想法,也是宋哲宗赵煦钦定。
当时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事关新政推行,朝廷还是最终下定了决心。
当然,这里面也存在墙倒众人推的意味,只是大家一个个都表现得义正言辞。
此时突然出现这样的变化,好多人都一时反应不过来。
不得不说,文彦博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但能不能成功,他也没有把握。
现在就看宋哲宗赵煦会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