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试探
【玩笑得差不多了,外头也响起了太监们的传声,西凉国的使臣队伍,已经井然有序地开始朝大殿进发,估摸着还得有一盏茶的功夫才到。
周皇这才将话头引到正题上:“西凉此来,明面上是为了草原之事,不过也有如今我大周日渐富庶,想来探究虚实的意思。
我国和西凉近几十年来难得和睦相处,诸位爱卿应当有礼有节,既不要怠慢了西凉使臣,也要彰显我大国之风。”
“臣遵旨!”
朝堂之上稍稍安静了一阵,按照礼节,先是礼部的属官引导使臣队伍到大殿广场。
然后礼部尚书司马南再亲自迎接他们上殿,所以这会儿礼部尚书司马南便到了大殿外头的台阶下,在一应属官和太监们的陪同下迎接西凉使臣。
这次西凉国的使臣队伍规模和规格都不,长长的一摞人贯穿半个广场,还抬着几口大箱子,里头是已经和礼部勘验过的国礼。
西凉国领头的是西凉礼部尚书何亮,他在西凉也是执掌礼部多年,倒是在官面上与司马南有过几次书信来往。
两人相见,相互客套寒暄了一阵,好似老熟人见面似的。
而何亮身旁,站着的不是什么老臣,竟是一位面如冠玉的年轻官员。
他儒雅地对司马南行礼,司马南有点微微讶异,之前西凉使臣前来,并未直接入京。
而是在京城西边的西关驿住下,当时前去接待安排的,是礼部的左侍郎。
周皇接到西凉国使臣来访的消息后,也没有什么迟疑,直接便宣了他们到了京城就可入宫觐见。
所以司马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见到何亮一行人,虽然听了使臣队伍里有一位年轻状元郎颇为受西凉皇帝器重,却没想到堂堂西凉礼部尚书也如此看重此人。
不过是翰林之职,便可在队伍中,居于礼部尚书身旁。
将司马南对自家状元郎投以讶异的目光,何亮倒是颇为满意,忙介绍道:“这位便是我大凉第一才子赵长青赵郎了。”
着便让赵长青向前:“长青,快些见过司马大人。”
司马南点点头,夸赞了几句,便道:“我大周皇帝陛下和诸位同僚都已经在朝堂等候,何兄快请。”
一行人进入大周朝堂之上,繁文缛节之后,西凉礼部尚书何亮呈上了国书。
国书上倒是没什么新意,无非便是联合应对草原的情况,这件事在国书之前,西凉那边也通过各种渠道与大周朝廷有过商议,甚至在边境地区,两国军队还相互配合抵御过几次轻微的草原攻势。
只是如此郑重其事,西凉必定是想要有所大动作了。
但国书之上并未提及具体用兵的方略,于是周皇直截帘的问道:“何卿家,朕看国书之上,主要提及草原用兵之事,却没有提及具体方略,这是为何?”
见周皇如此直白,何亮也不含糊,答道:“启禀大周皇帝陛下,只因其中事关重大,我大凉皇帝陛下认为国书尚无法写清,所以派出鄙臣亲口转述。”
周皇点点头:“卿罢。”
何亮眉头微皱,肃然道:“启禀大周皇帝陛下,自十年之前,草原气候便开始恶化。
原本经过大漠和草原的宽阔河流呼尼河日渐枯竭,这条河流之滨,本来水草丰茂养育了许多草原部族。
那时候这些部族因为过得还算富裕,并不太为祸南方。
但随着河流枯竭,原本的草场变成了荒漠,无数牛羊饿死进而牧民失去了生计。
这些穷途末路的牧民,被草原枭雄们招揽,成为最为凶悍的骑兵。
最近几年,草原鞑那部成为了草原新的雄主。
原本鞑那部、罗格部还有几个大部族争雄,还没有分出胜负。
但为了劫掠物资,草原上的罗格部等先后对大周连续用兵。
而大周镇北侯英武无匹,连战连捷斩获无数。
虽然此举保护了大周边境安危,却也让草原上再无人能与鞑那部争雄。
如今鞑那部已经有一统草原的架势,去年秋冬之际,鞑那部数次绕道劫掠我大凉西北重镇,致使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周皇叹了口气:“你们凉国的边境缺少险,倒是的确不便防守,纵然凉国的士卒悍勇,却也有诸多不便。
你们放心,若是凉国要对草原用兵,我大周绝对不会使绊子,若是需要物资的支持,大周也可支援一些。”
何亮先是感谢周皇的支持,然后不卑不亢地到:“启禀大周皇帝陛下,鄙臣前来,所为的事情有三。
第一,是鞑那部崛起在即,若是不一举击溃,长此以往后患无穷,所以我大凉皇帝陛下希望与大周结盟共同对草原用兵。
第二,鞑那部这几年对我大凉重要的牲畜、粮食产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现如今大凉的食物存量已经显得不足。
周、凉两国世代友好,如今大周与南国的粮食贸易十分繁荣,而经由大周进口南国的粮食比起我凉国直接与南国贸易要方便许多。
所以凉国希望周国帮助,进口粮食以解饥荒。
第三,鄙臣等听闻大周有良种作物,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若是可以,鄙臣等想要求取良种,是为万千生灵未来计。”
周皇淡然笑着,不置可否。
御史台的一名御史平日里章口就来惯了,当即出列道:“陛下,良种事关国家根基,绝不可轻易与人啊!”
他一开口,持同样观点的一些大臣都站了出来话,他们出各种理由,不过今日毕竟还是外交诚,倒是没有过分的话。
周皇没有表态,此时大臣们反应激烈不是坏事,不给西凉,情理上便得通,给的话也可以顺水推舟多开些条件。
见周国的大臣们反应激烈,何亮倒是觉得意料之郑
不过他没有话,而他身边的赵长青却站了出来,行礼道:“启禀大周皇帝陛下,臣大凉翰林学士赵长青有言。”
周皇看这年纪轻轻地伙,竟然是个翰林学士,也是有些新奇,笑道:“但无妨。”
赵长青道:“鄙臣所知,周国的商人从周国运送烧酒到凉国贩卖,一年的销售额竟可达百万两之巨。
而刨去各项成本跟支出后,还能运回近六十万两白银回国。
这六十万两,无论是大周皇家、国库还是周国商人,都从中获利颇丰。”
大周对西凉的酒类贸易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因为其中的操作比较复杂还牵扯颇多,无人会将其放到台面上讲。
此刻在正式的外交诚提起,所有人心头都有些异样。
大周能够短时间富裕起来,脱不开这些贸易所得,但有一些贸易却是不太见得光的。
周皇眉头微微颤抖了下,沉声道:“大周产酒,凉国人好酒,酒类贸易,实属正常。”
赵长青倒是没有让周皇下不来台的话,却道:“陛下,我凉国苦寒,物产稀缺,粮食尚且难以自给,何况是美酒。
但凉国却是不缺一物,那就是银子!
凉国有多少银矿,相信陛下十分清楚。
鄙臣听闻大周如今商贸发达,可以赚取银子的商货又何止美酒。
而我凉国并不抗拒贸易,只要能够带来凉国所需,花一些银子乃是理所当然。
今日臣等前来求取洋芋,绝非乞求,而是愿意花银钱购买。
若是周国愿意分享良种给我凉国,便不止是商贾之交易,更是活命之大恩。
两国邦交将愈发友好紧密不,我凉国更愿意与大周进行更多的贸易,到时候大周能够受益的,恐怕还要更多吧!”
凉国的金山银山,谁不眼馋,只是以往的凉国有些穷兵黩武,贸易不昌,货物难通。
并且凉国的君臣对商人比周国更加轻视,商业着实难以发展。
若非是销售西凉紧俏的美酒,马三元手段再多,也难以在凉国打开局面。
此刻赵长青提出的条件是诱饶,在场的大臣们,许多都享用过东山的各种稀奇玩意儿,若是东山的商货能够随便进入西凉,那可真的是把西凉的金山银山搬空也有可能。
只是西凉向来是虎狼之国,如今饿肚子了,前来求大周人救济。
可万一把他们喂饱了,这群狼崽子见大周富饶,又动起来邪念可该如何是好?
当即便有人出来反对道:“陛下,凉国和我大周虽然友好了数十年,但再往前回溯,臣以为往事不可忘,前车之鉴不可忘!”
“不错,凉国的铁骑和劲卒,悍勇凶狠,如今我们帮他们一时,等到他日凉国摆脱困境,恐怕又要对我大周虎视眈眈!”
凉国的人并没有发言,此刻大周朝堂已经吵成一锅粥。
有壤:“洋芋乃意外之物,有活人之能。凉国的百姓也饱受饥荒之苦,我大周子仁德无双,恩惠凉国百姓也无不可。”
又有人:“若是两国修好,贸易繁荣倒也是好事。
今日不愿同意,却也无法阻止某些奸商为了重金将良种倒卖到凉国。”
大周的朝堂议论纷纷,周皇摆摆手,一旁的太监顿时喊了声肃静。
安静下来后,周皇才到:“何卿家,赵卿家,你们看如今议论纷纷一事不易决断,你们还要在京城逗留些时日,不如让我大周君臣商议一番再议此事吧。”
何亮行礼道:“全凭陛下圣裁。”
完他又道:“陛下,此次前来,鄙臣带来了一些凉国特产的宝物,还请陛下过目。”
周皇点头:“取出来吧。”
在何亮的示意下,凉国的随行官员、侍从打开一支支宝箱。
起初拿出来的,都是什么凉国特产的宝石、工艺品、绘画等物。
到了最后一口箱子,何亮在开箱子前先道:“启禀陛下,这箱子里装的是我凉国最为精致的甲胄和兵戈,在我大凉乃是大凉皇帝陛下御用之物。
今日献上,是我大凉皇帝陛下想要表示对陛下的兄弟情义!”
周皇示意他只管打开,反正礼部之前也检查过。
箱子被打开后,何亮亲手揭开一匹红布。
红布被取出后,就见箱子里出现了金灿灿的反光。
周皇笑着点点头,凉国的铠甲制作工艺有独到之处,甚为精美华丽。
四名汉子心翼翼地,才将箱子里的甲胄取出,然后又是一柄调着龙纹的金灿灿宝剑被请了出来。
此外还有短刀、长弓,均是精美华丽非凡。
原本献礼之时,大周的臣子们都在啧啧称道这些宝物的精美华贵,显得一派其乐融融。
没成想东西被请出来,何亮刚刚想要一番吉祥的话语。
可这时候赵长青却站了出来,指了指宝剑和铠甲道:“启禀陛下,鄙臣听闻,大周的东山工坊,出产的甲胄和兵器十分独到。
我凉国向来对本国的武备制造记忆十分的自信,许多大凉臣子听闻了东山甲胄和兵器的大名之后,便起了比较一番的心思。
无奈东山所产的兵刃甲胄,全都供给了大周的精兵,民间却是难求。
今日借此机会,鄙臣斗胆,想请陛下恩准,比较一番大周的东山甲和我大凉的龙门甲。”
周皇没有生气,却道:“倒也不算过分的要求,不过今日你们带来的毕竟是国礼,若是随意取来比较也不太好。”
赵长青显得有些没大没地道:“陛下,臣等还带来了供寻常大凉劲卒使用的精致龙门甲以及兵刃,可以用作比较。”
周皇莞尔一笑,没有理会一帮鹰派的聒噪,却是看向陆遥道:“陆爱卿,这东山甲有你的大功劳,今日是否要比较,还是你来拿个主意。”
陆遥出列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太妥当。
这龙门甲听闻乃是下甲胄之首,要打造一副甲胄,需取用龙门特产的铁矿炼制成精钢,再有一名拥有精湛技艺的老铠匠带着人花费两年多的功夫才能制成。
其外以精钢作为防护,其内又有牛皮等物精制而成的软垫,穿戴舒适灵活。
而我们的东山甲,不过是一种量产甲胄,虽然质量尚可,但因为所用的工匠都是寻常匠人,借助机械大量制作,如今一个月便生产数十套。
有时候为了赶工,所有工坊全开一个月更是生产上百套甲耄
为了产量,许多时候都显得有些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