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大新主简介 > 大新主最新目录

第51章 朴实是一种美德

    “此中功绩,定会在士林间留下美谈,主家就不怕景丹据为己有?”景丹目光炯炯的望着王匡。

    “不过些许巧工之术,若景夫子有意,匡让之如何?”王匡洒脱一笑。

    崔良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丝毫不知道自家郎和景夫子已在暗中交锋多次。

    拜师礼后,便是净心净手。

    早有几个大娘端着木盆里的水,放在学堂内的黑板下方。净心净手目的在于,使得学子去除心中杂物,以后一心一意学习。

    净心礼后,只剩开笔礼。

    黑板上,景丹又在一笔一划的写下了一个“人”字。“人”字也及其的简洁,简单的两笔,让“人”充满了无限妙意。

    “人也,万物之主。我等生而为人,亦要堂堂正正做人!”

    “礼成,开课!”

    在制作的讲桌边,放着一面锣,崔良鼓起棒子敲击了一下。

    咚锵!

    开学了,太学也快开学了……

    今年的春要比往年来的晚一些,昨还听去长安城里照顾买卖的徐徐,又有几个人冻死了。到底,还是因为没有穿的,究其根本是穷病。

    大汉有棉,但棉衣却少的可怜。

    历史上,棉的大量普及是在宋元时期,至于现在为何这么少?

    一是因为人们没有对棉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市面上流动的棉的数量少得可怜,物以稀为贵,这种昂贵自在难免,二则棉纺织业的落后。

    这也是王匡为何修建工坊,准备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因。他希望用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各行各业的革新。

    此之目标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有人去研究,去改变,技术总会不断的进步。为此,他从纺织业开始,不惜花费重金请了几个匠工在庄子内研究大纺车。

    大汉多为手摇纺车,使用效率较低,与之北宋年间的大纺车相差甚远。事实证明,这些匠工很聪明,只需要稍微的提点,就已研制出了脚踏纺车。更加实用的脚踏纺车取代手摇纺车,只是时间问题,这便是技术带来的进步。

    传来敲门声,王匡停下了正在画着的弹花椎弓图纸。

    打开门一看,竟是虎子。

    听虎子诉后,王匡才知道他的的用意。

    原来虎子想把朝廷赏来的一百斤交给徐徐,放进庄子的宝库里。

    初心是好的,但王匡并不赞同。赏赐是激发饶创造力和行动力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否则后世也不会发那么多的年终奖。还不是为了让员工能死心塌地的干活,若把王家庄子也比作一个商业公司的话,王匡就是里面的老板,其他人则是员工。

    “朝廷里赐给你的金子,你还是收下。要知道,这是你应得的。”

    可王虎不这么看,他坚持道:

    “郎,虎子的想法很简单。以前家没了,是庄子给了虎子安身立命之所,以前吃不饱,是王家庄子给了虎子能吃一日两餐的机会。再,那曲辕犁是郎设计的,虎子只是打造,论真正的功劳也轮不到虎子。

    这金子拿在手里,虎子晚上都会睡不着觉。”

    王虎的话很真诚,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这是位非常朴实的少年。

    迫于无奈,王匡只好同意虎子把一百多金放入宝库,不过只是暂时的保管。等到虎子娶亲之日,便算是王家庄子的彩礼。

    庄子宝库的钱财很多,至于现在到底有多少,他也不太不清楚。只晓得徐徐的账本一个书架已经装不下了,甚至有朝着满屋子蔓延的潜力。

    虎子离开后,王匡拿着图纸,找到了老李头,道了打造之事。总而言之,弹花椎弓的打造,他还是比较信得过自己人。

    “此之用以弹棉花的器具,老李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老李头钦佩的听王匡完。

    他现在对于家里郎偶尔会拿出奇奇怪怪的图纸,早已见怪不怪了。

    接着,老李头两眼盯着图纸,一边单手比划后,点零头:“”如郎方才之言,弹棉用竹制成,长四尺可矣。其之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亦可矣。弹花匠们有福了!”

    弹棉花是个非常辛苦的事,弹花椎弓一出,弹花匠的劳动会下降一大半。

    得到老李头的确认,王匡感觉又度过了充实的一,今年过冬,不定会有更多的人穿上棉衣。

    面朝田野,能看到佃农们正在忙着整土。从长安附近收购的粪沿着田间道,源源不断的送到这里,这是为暖棚里的玉米成熟一季后的播种事宜,而做准备。

    学堂里传来稚嫩的读书声,尤其以陈妹的嗓门最为清晰,他们诵习的乃是《急就篇》。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锣声响过,是下课,也是早饭。

    喝着米粥,吃着馒头,景丹和王匡一同蹲在台阶上。

    “实话,我在王家庄子待的时间不过短短两,却感觉比我活过的二十年都要精彩,有时候,我甚至感觉这样其乐融融,衣食无忧的生活,或许本不应该存在于大汉,应该存在于所有人梦想中的国度。”

    景丹将那馒头狠狠的咬了一口,感觉口味与外面也有些不一样。

    “你这话我爱听,可以多点。”王匡同样咬了一口馒头。

    这两日与景丹相处,两人日渐熟悉起来,每逢吃饭就会在一起聊聊,从很多方面讲,景丹是个非常不错的聊友。

    “听你家嘎子,你马上入太学。实不相瞒,我也是去年春入学的。如此算来,我们也是同门了。”

    “我一直很好奇,你是怎么知道我家庄子招收夫子的?”

    “我也要吃饭啊!所以平日里除了代写书信,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太学外闲逛。没想到无意中看到你家仆人在木板上的留字,这才来的。”景丹理所应当道。

    “那还真的是有缘,为我们的缘分干汤!”王匡举起了碗里的稀粥。

    “干……干汤?”

    景丹面色古怪,犹豫片刻后,同样拿起了手边的汤碗。

    碰碗后,两人对饮而尽。

    今的米粥,味道刚刚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