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他猛地甩开穆秋岚的手,怒视着她,声音低沉而愤怒:“你还想着让他回家?!”</p>
穆秋岚被他的怒气吓了一跳,脸色瞬间变得苍白。</p>
她连忙后退一步,满脸惊恐地看着徐万钧,泣声道:“老爷......杰儿可是你的亲生骨肉啊!”</p>
“你不能见死不救啊!”</p>
穆秋岚的声音如泣如诉,现如今听到徐万钧耳中却只有烦躁。</p>
“亲生骨肉?见死不救?”</p>
徐万钧冷笑,眼中闪过一抹阴戾:“你看看他如今做的蠢事,看看他这次给我徐家惹下的祸端!”</p>
“你居然还好意思问我什么时候能让他回家?”</p>
“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你这种蠢货!”</p>
穆秋岚被骂得愣在原地,嘴唇微微颤抖,泪水止不住地滑落。</p>
徐万钧却没有丝毫怜惜,他的眼神冰冷,心中满是怒意。</p>
他怎么会养出这么个蠢货?</p>
徐万钧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晚在金瑞楼的一幕幕......</p>
徐逸辰那毫不畏惧的神情,那锋芒毕露的话语,那咄咄逼人的讽刺......</p>
徐人杰的蠢笨无能,和徐逸辰的锋芒毕露,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p>
一个是他从小宠爱呵护的嫡子,一个是他从不曾放在眼里的庶子。</p>
可如今看来,孰优孰劣,已经再清楚不过了。</p>
思及此处,他的心头涌上一抹莫名的烦躁与不甘。</p>
此时他心里憋屈得快要爆炸,甚至......他有些怀疑自己这些年到底是不是选错了儿子!</p>
明明现在看来......徐逸辰才是那个更像自己的!</p>
他冷冷地看了一眼哭得梨花带雨的穆秋岚,心中愈发烦躁,甩袖冷声呵道:“滚回去,不要再来烦我!”</p>
穆秋岚浑身一颤,眼中浮现出一抹屈辱与痛苦。</p>
但她不敢再多言,颤巍巍地后退,最终失魂落魄地转身离去。</p>
徐万钧深吸了一口气,狠狠甩袖,迈步朝书房而去。</p>
............</p>
............</p>
次日一早,清晨的钟声回荡在紫宸门外,悠扬而庄重,宣告着新一天的朝会即将开始。</p>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依次踏入恢弘的应天殿,殿内金梁雕柱,气势肃穆,威严之气扑面而来。</p>
一如往常,百官列位,依次站好。</p>
各部尚书、侍郎、御史、将军依次站立,所有人都静待姜武越登基理政。</p>
然而,当众臣站定,目光无意间扫向御座时,许多人心头一震。</p>
皇帝御座之侧,竟站着一道陌生的身影!</p>
一袭深灰色官袍,腰佩长刀,神色淡然,眼神沉稳冷冽。</p>
并非位列朝堂百官,却占据了一个极为显眼的位置。</p>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灰衣卫总旗——徐逸辰!</p>
在认出眼前之人的瞬间,顿时满殿哗然!</p>
要知道,灰衣卫直隶皇帝,掌管密探谍报,向来无需上朝!</p>
可今日徐逸辰却破天荒地站在了姜武越的身边,一副护卫的模样,这又意味着什么?</p>
一时间,文武百官纷纷低声议论,许多人更是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柱国公徐万钧,试图从他的神色中窥探出什么端倪。</p>
然而,让他们更加意外的是徐万钧竟是一言不发,只是脸色阴沉,却没有半点反对之意。</p>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众人心中疑惑更甚。</p>
若说徐逸辰此举是皇帝的授意,那为何柱国公竟无半点异议?</p>
难道......皇帝与柱国公之间,已经悄然达成了某种默契?</p>
要知道,朝中局势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决定接下来的党派之争。</p>
原本听说徐逸辰虽然出身柱国公府,但与其关系却并不好。</p>
若徐逸辰今日之位是徐万钧举荐,那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皇帝与柱国公府之间有什么交易?</p>
但若徐逸辰站在皇帝身边是跳过了徐万钧,那是否又是皇帝在制约着什么?</p>
想到这里,整个朝堂之上气氛微妙,众人神色各异,心思纷乱。</p>
唯有少部分深知内情的几人,如刑部尚书张允之和御史大夫高仲礼的目光在徐逸辰和徐万钧之间来回扫视,眼神更是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微妙意味。</p>
他们心中清楚,昨夜金瑞楼的一场交锋,已然改变了许多事情的走向。</p>
徐逸辰明明是被柱国公逐出徐家之人,可如今他却在陛下身侧站得如此稳当,甚至在早朝上堂而皇之地站在皇帝身旁,隐隐有监视群臣之意!</p>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p>
是皇帝有意扶持?还是徐逸辰另有谋划?</p>
柱国公又究竟是何态度?为何在朝堂之上沉默不语?</p>
徐家这一出骨肉相争,究竟是孰胜孰败?</p>
种种疑问,萦绕在众臣心头,使得这场早朝的氛围越发诡谲,暗流涌动。</p>
看着文武百官神色各异的模样,坐在龙椅上的姜武越却是神色平静,缓缓开口:“众卿可有本章上奏?”</p>
朝堂之上,众臣相视一眼,一时间竟无人敢率先出列。</p>
过了半晌,张允之终于硬着头皮踏出列,拱手上前,沉声奏道:“陛下,关于北疆公主一案,目前三司会审已有初步进展。”</p>
此话一出,殿内众臣皆是微微一震,纷纷抬眼望来。</p>
北疆公主之死,早就已成京城焦点。</p>
此案不仅关乎北疆与大盛的邦交,更牵连到柱国公府,乃至皇帝对朝堂势力的掌控。</p>
这件事迟早会被提起,但却没想到会是在这等节骨眼的早朝上。</p>
坐在御座上的姜武越闻言神色淡然,目光微微一转,看向站在一旁的徐逸辰,语气不疾不徐:“徐卿,此案可曾属实?”</p>
看到姜武越的态度,殿内大臣们顿时愣了愣神,面色有些微妙。</p>
尤其是张允之、高仲礼等人,更是下意识地看向徐逸辰,目光复杂。</p>
北疆公主一案,竟是要由徐逸辰亲自作答?</p>
徐逸辰却如同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态度一般微微一笑,神色镇定自若,拱手回道:“回陛下,目前并无问题。”</p>
“臣正亲自跟进此案,务求查明真相,还北疆一个公道。”</p>
此话一出,张允之的心猛地一沉,面上却强作镇定,眼底闪过一丝微妙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