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遏制吐蕃,黄金盔甲
多日之后,吐蕃使者禄东赞带着使团以及珠宝、黄金来到长安,顺利面见大唐皇帝。
经过双方数天谈判,最后李二与代表吐蕃的禄东赞订立互不侵犯的盟约,同时,大唐答应吐蕃请婚,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赐婚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李二与吐蕃订立盟约,以及将文成公主赐婚于松赞干布的前提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吐蕃必须从吐谷浑和党项撤军,大唐恢复对上述诸部的控制。
第二个条件,吐蕃需要定期向大唐进贡。
禄东赞代表吐蕃,接受了李二提出的两个条件。
因此,双方顺利订立盟约,并成功和亲。
李二下旨,命令侯君集班师回朝,同时下旨命令李在古率领一支军队重新收复吐谷浑、党项等部。
对原先归顺吐蕃、协助吐蕃攻打唐朝的吐谷浑、党项等部的势力进行打击。
吐蕃大唐撤回吐蕃境内后,吐谷浑、党项等部中的那些不服吐蕃管治的势力立即连同李在古率领的军队,一起打击归顺吐蕃的势力。
很快,李在古便平定吐谷浑、党项等部中的一些异己势力。
李二虽然与吐蕃订立盟约,但是经过松州之战后,李二意识到他之前不在乎的新兴吐蕃不容小觑。
于是,李二开始与大臣制定相应战略,遏制吐蕃的进一步崛起。
李在古平定吐谷浑、党项等部的那些不服大唐管治的势力后,回到长安复命。
李在古回到长安复命之时,正好遇到李二与几位重臣商议如何遏制吐蕃进一步崛起。
李二考虑道李在古参与松州之战,对吐蕃了解,便让李在古一起商议,问他有什么好的策略。
李在古提出他的策略,主要有两点。
其一,应大力扶持吐谷浑亲唐政权,遏制吐蕃进犯河西、陇右及剑南道北部。
其二,经营西域,联合西突厥、高昌、焉耆和龟兹诸国,遏制吐蕃向北发展。
李二接受李在古的策略,进行遏制吐蕃进一步发展的计划。
只可惜,李在古的第二点策略没能得到有效实施,西突厥、高昌、焉耆和龟兹诸国并不愿意与大唐结盟。
即使有个别国家表面上同意依附大唐,可是暗地里却搞着小动作,其中以高昌尤甚。
由于李在古于松州之战中夜袭吐蕃军营,带领先锋军打败吐蕃军,并且率军进入吐谷浑、党项等部平定异己势力,因此李在古又获得李二的加官进爵。
李在古被封为代国公,勋上柱国,迁兵部尚书。
此时的李在古,就如贞观四年的李靖差不多,官职、爵位都是一样。
李在古回到家后,系统提示音传来:
“叮!恭喜主人,武力值增加2点!”
“叮!恭喜主人,政治值增加2点!”
“叮!恭喜主人,统率值增加2点!”
“叮!恭喜主人,技力值增加500点!”
“叮!恭喜主人,由于武力值爆棚,获得额外神秘大礼包一份!主人是否立即打开大礼包?”
“是!”李在古没有多想。
“叮!恭喜主人,获得黄金盔甲一副!”
“黄金盔甲?”李在古不禁感到好奇。
“主人是否即刻披上黄金盔甲?”系统问道。
“否!”
李在古想到这副黄金盔甲可能过于高调,还是要到没有旁人的地方再试穿。
李在古来到房里,然后吩咐下人守着房门,不许任何人进来。
李在古做好准备后,命令系统现出黄金盔甲。
只见数道金光闪过,李在古的身上多了一副铠甲,头上多了一顶头盔。
整套盔甲由钢铁打造,表面镀金。
比较特殊的是,这套盔甲的每一个部件都完美嵌套在另一个部件上,找不到任何缝隙。
相对于锁子甲、鳞甲、札甲,这种浑然一体毫无缝隙的板甲更具有防御优势,可以称为长矛与弓箭的噩梦。
穿在身上,金光四溢,刀枪扎不入。
头盔自带钢铁面罩,把整个头全部罩住,只露出眼睛部位。
李在古活动活动手脚,发现这一副盔甲并没有比他之前的白盔白甲要重。
这样的盔甲,若随便穿在身上,显得太高调,势必引来不必要非议,因此李在古只好暂时将其放置于系统的物品栏里,等到必要的时候,再披上杀敌。
李在古默念:“打开系统!”
脑海随即呈现出类似全息投影的面板。
姓名:李在古
武力:120
智力:120
政治:118
统率:118
魅力:120
技力:9551
军师值:66
军师技:,,,,,,,,,,,。
军师召唤术:,,,,,,,。
李在古看到还差政治值和统率值没有到顶,否则的话,他的所有军师技和所有召唤术都可以使用了。
对于所有属性到顶,李在古还挺期待的。
李在古换好便服,来到客厅。
他坐下来,正要喝茶,管家急匆匆走进来。
“禀告尚书,卫国公方才派人过来,请尚书过去一趟。”管家躬身恭敬道。
“好,知道了!”李在古微微点头。
李在古换了一套新衣服,去到李靖家里。
李靖已经备好酒菜,没有任何下人,只有他的夫人红拂女陪同。
李在古行过叔侄、婶侄之礼后,入席而坐。
“古儿,听闻你加官进爵,叔父恭喜你!”李靖露出笑容道。
“谢叔父!”李在古微微一笑,恭敬道。
他心里明白,李靖请他过来,当然不会是为了恭贺他加官进爵,肯定有其他要事商量。
“如今你身高要职,更要慎言慎行。”李靖话锋一转。
“谢谢叔父提醒。”李在古又恭恭敬敬道。
“你为人较为狂傲,如今身高要职,更容易得罪小人,之前你我遭受小人诬告的事历历在目,望你能时刻保持警醒。职位越高,受到圣上宠恩越多,便越要保持低调。”李靖表情、语气变得严肃。
“侄儿谨听叔父教诲!”李在古也变得严肃起来,但语气中依然保持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