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调粮
种师道的战绩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胜利是一个方面。
更让人激动的是,兰州府方圆的百姓,因为一场胜利对兰州府信心大增,才会出现聚拢的趋势。
看似只是一场简单的胜利,其实不少人都明白的是,钟粟提出的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是卓有成效的。
既然如此,这次和之前的天子之兵偷偷打胜仗是不一样的,必须要叙功嘉奖,并且要通令三军。
延福宫中,对种师道军的嘉奖很快便实锤了,紧接着,对兰州府的援助开始了讨论。
“诸位说说,这兰州府远在千里之遥,此次居然出现了我大宋子民涌入的奇事,该当如何?”
赵佶这次直接表明了态度,都打胜仗了,只是提出支援一下,这个根本算不上什么要求,实在是合理至极。
“其实种都监在奏报中也提出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就近调拨粮食,钟卿家,你有什么看法,说说。”
说是就近调拨,但这就近也有很多,到底从哪里调拨,也是个问题。
这次的胜仗,赵佶心里有数,没有钟粟的推荐之功,真的很难说。
所以他在肯定要支援的同时,直接征询钟粟的意见,显然不是和大家商量,大有一言而决的意思在内。
曾布和章惇当然听明白了,作为一国之君,他这么做一点儿也不过分。
种师道是和他们没有什么私交,但兰州一战,规模不算大,但却开了个好头。
往后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以如果朝廷没有什么表示的话,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实际上,钟粟对大宋的粮食储备情况,真不是很了解。
按照气候环境和后世的情况推断,江南一带自然是产粮区,西北一带那就不好说了,恐怕能够自给自足都已经不错了。
但赵佶既然发问,自然得有自己的说法。
他猛然想到,后世的天水现在的秦州,似乎算是一处产粮区域。
而且在军事地位上,秦州也算一处要地之一,或许会有粮食储备。
“回官家,钟某对我大宋粮食储备知之甚少,不过还望户部查证一番,如果秦州有粮,距离兰州又近,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因为兰州情势紧急,秦州也属要地,之后可补足储备。”
“臣也觉得此法可行,就是不知秦州粮食储备如何。”
章惇说着,眼睛朝户部尚书欧阳宗文看去。
户部尚书欧阳宗文越发的老迈了,但此时说到粮草之事,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最后一班岗一定要站好,这就是欧阳宗文目前的心态。
“陛下,要不老臣立刻派人去查查,秦州到底有多少粮草储备。”
“也好,欧阳卿家辛苦了,查清后速速回禀。”
赵佶允准,欧阳宗文立刻走出延福宫,他明白赵佶对此事非常关注,所以不敢马虎。
如果真出了岔子,自己就要晚节不保了。
欧阳宗文一刻不停,火速赶往户部,不到两刻钟,便已经搞清楚了秦州地区的存粮,果然有不少,紧急调拨个三五万石还是可以的。
如果需要更多,还能凑一些,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欧阳宗文很快拿定了主意,先调拨三万石。
然后他一边赶往延福宫,一边已经安排户部准备调拨粮食的行文,到时候加盖枢密院的印章,便可以火速调动。
当欧阳宗文气喘吁吁地进了延福宫后,才发现大家并不是很着急。
只要还是因为打了胜仗,心情好才是关键。
他的快速返回让赵佶有些意外,虽然欧阳宗文年事已高,但显然老当益壮。
“给欧阳卿家赐茶。”
洪六赶紧将一杯茶送到了欧阳宗文的手中。
欧阳宗文喝了一口便道:“陛下,短时间之内只能凑足三万石,如需更多便需要更多时间。”
“三万石?”
赵佶有些意外,王知州和种师道在信中并没有狮子大张口,只是说有个五六万石,便可支撑一段时间,这一下子凑到三万石,赵佶还是比较满意的。
等着第一批粮食出发,便可以继续筹集,再凑个两三万,然后秋粮便要收了,那时候就好办多了。
赵佶对粮食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楚,但满朝许多大臣却有一些疑问,根据奏报中的说法,这些百姓几乎都是流浪之民,没有个十几万石粮食,怎么都不够的。
可奏报中却只要五六万,这就有些奇怪了。
以往地方发生旱涝灾害,或者军中缺粮,从来都宁可多要也不会少要。
这兰州府到底怎么回事,居然这般谨慎,显然让人有些疑惑不解。
“官家,臣其实有一些不解,兰州耕地不少,但此时已经是夏季,就算要种粮,还得等到来年,这就意味着,这些百姓还要吃粮一年。”
曾布说着,看了一眼赵佶。
赵佶显然明白了一些什么,说道:“曾相继续说”
“陛下,臣以为这些百姓没有十几万石粮,根本不足以支撑到来年,因此臣有些不解,除非是王知州和种将军还有什么办法。”
皇城司是有察子的,如果说王知州和种师道合谋骗取朝廷的粮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两人是弱智。
究竟有没有百姓涌入,就算能够骗得一时,很快便会皇城司的察子侦知,到时候便是要治罪的。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曾布的不解也是不少大臣心中的疑团。
其实钟粟也有些不解,种师道是单独给他写了信,但并没有提到这些事情,反而感觉他在兰州府似乎一切很是顺利。
王知州什么情况钟粟不了解,但种师道是个怎么也的人,钟粟很清楚。
既然在奏本中说要五六万,便有五六万的道理。
至于那其余的粮食,或许他真已经想到了什么办法。
“钟卿家,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听曾布一说,他已经明白了,对这种不增加朝廷负担的做法,他觉得大臣中只有脑洞系的钟粟能解释清楚。
再说,种师道是他推荐的人,也许他会有什么看法。
“下臣也有些迷糊,但臣以为,兰州府不多要粮,或许是体恤官家调拨之难,他们也想到了什么办法。
既然奏本中说要五六万石,那就调拨五六万石。”
“也罢,欧阳卿家,即刻行文调拨三万,然后抓紧再筹集三万。
兰州府毕竟有功,朕应该相信他们有办法的。”
“老臣这就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