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我大哥叫朱重八简介 > 我大哥叫朱重八最新目录

九十一 倭使

    “所谓国庆,大汉立国普天同庆!”

    说起这个,朱五兴致勃勃,以前每年最盼望的除了过年,就是在电视上看那些年轻的战友们,一次次的让人发出由衷爱戴的欢呼和呐喊。

    那如林的方阵,如波浪一样的脚步,如鹰一样坚毅的眼神,让每个男人都热血沸腾。

    “第一,祭奠从我起兵开始,战死的将士们!”

    “第二,慰问那些为大汉负伤,身有残疾的将士!”

    “第三,褒奖大汉有功劳的文臣武将!”

    说着,朱五顿了顿,“第四,就是盛大的阅兵式!”

    随后,看了看臣子们,朱五又笑道,“放心,花不了多少钱!”

    臣子们再次笑了起来,今天的汉王让人如沐春风,实在是贤君。以前的汉王嘛,英明是英明,但是稍稍有些刻薄寡恩。

    “大汉以武立国,阅兵彰显军威国力,臣赞同!”席老头先开口说道,“国庆普天同庆之日,要阅就大阅,除了百姓之外,大汉境内各地的头面人物,地方豪族士人,该来的都来,也都让他们好好看看!”

    “深得我心!”朱五点头道。

    关键时刻,还是老头贴心。这些文臣们,一说到阅兵各个满脸不愿意,似乎生怕武人抢了他们风头似的。

    “但是各地的兵马调动?”刘伯温开口道。

    “各地选出有战功的百人队,其他阅兵各部由汉王亲卫中军担任,参阅人数大概在六千人左右!”

    刚刚官复原职的兵部大臣冯国用早就得到朱五的暗中授意,开口说道。

    不是他多有才干,冯国用这人能文能武,更偏向于文,比朱五手下其他的武将强得多。早在和州他就是定远军的参谋,现在也不算赶鸭子上架。

    “此次阅兵除我大汉之外,是否请天下诸侯派人前来观礼?”李善长问道。

    “请,怎么不请?”朱五一脸坏笑,“不但要请,而且还要大请,刘福通要派人来,那个徐寿辉也派人来,还有蒙元也请来,让他们看看!”说着,朱五又是坏笑,“让朱重八也来人!”

    说完,朱五心道,“重八哥,这回你敢来?”

    书房里正在议事,朱五的余光看见,朱玉悄悄走到门口。

    “别是那事儿,千万别是那事,老子是真怕了!”

    朱五顿时头疼起来,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女人打架。现在后院马上就要起火,千万别在是湘莲小姐姐出什么幺蛾子。

    “进来!”朱五盯着朱玉,他娘的他要是敢再说那事,直接一脚踹出去。

    “爹!”朱玉跪地,少见的肃穆行礼,“有使节前来!”

    “谁?”朱五问道。

    “倭国使节一行三十二人,护卫七百人,船三艘,已经到了近海,被水军拦住。水军副帅俞廷玉奏报,问爹见是不见?”

    倭国?他们来?哦.......

    朱五似乎懂了,他想起来了,这些人应该是来还钱的。当日倭国镜子的拍卖经营权,交给了日本一个啥鸟贵族的家臣。当然都是些零碎的小镜子,但镜子的专销都给了汉人海商。

    可是朱五还没说话,听到倭国使节来临,文臣们跟打了鸡血似的。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老儒陶安,以不符合年龄的敏捷跳起来,大声问道,“他们是来进贡的吗?”

    朝贡,华夏古代不对等的外交手段,华夏的人把华夏之外的人统统鄙视的称呼为蛮夷。蛮夷朝贡,则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

    千百年来,这些小国也以能得到华夏王朝的册封为荣,就像后世的芭堤雅帝国,他们的国王在乾隆年间上表,为了表示正统冒充华裔国王郑的义子,所以每个国王都有一个姓郑的中文名。

    据说当初乾隆小四在位,觉得人家是乱臣贼子根本不爱搭理,但是架不住人家热情呀!而且乾隆大猪蹄子还爱面儿,一来二去干脆顺水推舟,让他们家成了那嘎达的合法继承人。

    那个喜欢穿红色露肚脐小吊带的国王,名冕。

    “这个,俺不知道呀?”朱玉被这老头吓了一跳。

    “恭喜主公,我大汉威名远播,泽北四方。那些倭国蛮夷也知道奉我大汉为正朔,请主公召见!”

    刘伯温也站起来,儒雅的脸上满是狰狞,“主公,一定要见,不但要见还要让他们看看我大汉的军威。”说着,又大声道,“还有安南,高丽等地,都让他们来人观礼,观我大汉立国之庆。”

    “我大汉才是华夏正统,那些番邦小国必须向大汉称臣纳贡!”

    看着,一个个面目狰狞,杀气腾腾的文官们。

    朱五心中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以前是不是小看他们了。

    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每个生长在这个大国的人,都有一个庞大的大国梦,似乎只要和他们接壤的土地,都必须对他们这大国的天朝低头表示臣服。

    “这里有倭国人的亲笔信!”

    朱玉话还没说完,就被刘伯温抢了去。

    打开之后,挑剔的眼神看看,略带矜持的点头,“嗯,字写的还不错,颜体!嗯?字是可以,可是行文粗鄙,不通不通!”

    他这一么一说,其他文臣们都凑过去看,随后各个摇头,一脸不屑。

    “咳,咳!”

    朱五咳嗽两声。

    刘伯温醒悟,赶紧送过来,“臣等失态,请主公御览!”

    “大汉国主殿下,外臣弘义满敬上。镜子一事外臣深表感激,当日所欠金银,特派遣家臣井上三下,携带金银赴大汉兑现!”

    “中华风物,外臣心驰神往,只恨不能常驻扬州畔,眺望中华山川河流,饮酒作诗,不亦快哉!”

    什么狗屁玩意!都没老子写的好!

    朱五嫌弃看着,信的最后一行还写着。

    “外臣敬上宝刀十把,折扇十五只,聊表诚意!”

    “就这么点玩意还敢说心驰神往?”朱五随手把那信扔在桌子上,“老子缺你的刀还是缺那破扇子?”

    “主公此言差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臣以为,不但要收,还要重重的回礼!”刘伯温在边上说道。

    “给他十几门火炮?”朱五咧嘴冷笑。

    见朱五露出以往那种不讲理的面目,文臣们齐齐退后。

    虽然这种外交在政治上不对等,但是经济上天朝每次都是千百倍的回赠,就跟帮穷亲戚似的,家里有啥给啥。

    结果呢,养出一群不知道感恩的白眼狼出来。

    倭国,其实这些文臣一点不陌生,这个国家和中原的交往第一次落实在文字上,可以追溯到大汉光武帝时期。

    当时倭国的使节奉上草席,竹简,宝剑等物。等见到倭国使节,光武帝跟更是龙心大悦,大概他老人家是没见过身高一米三的成年男子,所以大方的赏赐了倭国国主一方金银。

    后来这方印在日本出土,被视为国宝。

    那个挖掘出金印的农民,授予锦旗.......给了二十两白银的赏钱。

    “让他们来吧!”朱五对朱玉道,“水师护送至京师!但是,不得携带兵器弓箭盔甲上岸!”

    “喏!”朱玉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