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乱事成粥
家里能出什么事?
唐依出了校门打了个拉客的三轮车直奔姥姥家。
至于出租车,公交车什么的,就别想了。
现在的兰城除了这些电动拉客的三轮车之外,就没什么公共交通工具了。
能让舅舅喊她回去的事,她能想到的,那肯定是宋家的人上门来闹了。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之前,还想着这场官司要等到年底的时候才能进校
只是不知道刘杰那里又掌握了什么新证据,还是宋明儒那里出了什么问题,听刘律师,官司应该要提前了,国庆节之后大概就会开庭。
抓紧时间也好,开庭的时间越早,宋明儒能转移的财产就越少。
哪怕唐依不在乎钱呢,她也不想便宜了渣爹和三。
所以,现在是宋家的人该着急了吧。
毕竟,他们一大家子人瞒着唐菱跟她这母女,这么多年都不透露宋明儒手里有多少钱,可现在这么一折腾,对宋明儒资产最清楚的人反而正是唐菱了。
当然了,还有她这个出了不少力的人。
这些事都是瞒不住的,唐依也没想着要瞒,宋家人来的比想象中晚了许多。
想必他们之前还抱有幻想,想要宋明儒以夫妻感情这样的借口来稳住唐菱,好让他们多做点事。
可眼下,唐菱把离婚的事宜全权交给律师处理了,她自己则躲去了外地,别宋明儒找不着唐菱,就是唐依都不确定她妈妈现在在哪散心呢。
估摸着,宋家的人也该急眼了。
只是没想到,他们宋家向来自诩是要脸的,现在反而会闹到别人家门。
当然除了上次宋家老太太被三他妈撺掇,想要以婆母的姿态压得唐菱低头之外,其他宋家人都是很讲脸面的,不知道这次上门的人会是谁呢?
到霖方,下了三轮车,往姥姥家胡同口一看。
嚯,还真是热闹啊。
唐依看热闹,哎,不是,她一会也将会是热闹中的一员。
反正她是不嫌事大。
不就是闹事吵架呗,她在学校里憋了一肚子的火,正愁没地方撒呢。
胡同口被看热闹的人们堵得死死的,里头闹哄哄的,不知道在吵些什么。
唐依心里有点急,舅舅打电话喊她回来,肯定是有事,她不怕事,她怕闹事的人再把家里的老爷子跟老太太给磕着碰着,那就不得了了。
“哎哎,胜男,快来,看,看!!”胡同口卖部的窦奶奶正站她家门口的水池子往胡同里看呢。
这老人家也真是,为了看热闹,水池子里头湿哒哒的,她都敢站进去,也不怕滑一下再给摔了。
窦奶奶招呼着唐依过去,看她神色如常,一点都不着急,唐依就稍稍放下心来。
窦奶奶平时跟老太太关系特别好,家里要真是打起来了,她肯定不会不去帮把手的,再看窦奶奶家的二儿子,那个平时见面就嘿嘿笑,不爱话的黑壮汉子,扒拉开人群,让唐依过去,还顺手给她搬了个板凳,让她也站到水池子里去看热闹,唐依心就稳了,好吧,这家里铁定是没啥大事。那就先看看再吧。
唐依哼哧哼哧的上了水池子,也往里一站,还别窦奶奶找这地真不错,姥姥家门口的情景,在这看的那叫一个清楚。
可看得清楚也没用啊,这会在那闹腾的,这都谁跟谁啊?都快乱成一锅粥了!
怎么除了一个宋家老太太还有几个宋家人,另一方跳着脚叫骂的人,她怎么不认识啊?
窦奶奶拽拽唐依,让她低低头,凑到她耳朵边,要跟她话。
窦奶奶今年也六十几了,身体硬朗的很,她家是三儿子就是没闺女,因得这个,平日里窦奶奶就特喜欢鲜亮的闺女,对唐依也特别的好。
窦奶奶是多少年的老邻居了,平时跟唐家处的很不错,不跟自己亲人似的,可真有什么事的时候,隔个墙头就能喊来她家的人,比再打电话喊儿子喊闺女的,那可快多了。
远亲真还不如这样的近邻。
“男啊,你这孩子,是不是不认识那几个人啊?”
唐依看着姥姥家门口,自己家的人她是一个都没瞅着,就瞅见宋家几个人在跟几个看着眼熟,和那几个叫不出名字的人来在那骂街呢,旁边围观还都是这附近的邻居,各个都看得热闹,就是没人上去拉架,若不是舅舅打电话来是家里有事,若不是宋家几个人在这出现,唐依都不觉得这是她家的事儿。
“是啊,窦奶奶,这些个人都是谁啊?我怎么,怎么不熟啊?”
窦奶奶的哎了一声,道:“你不熟就对了,瞅见没,那个跟你奶对骂的女人,是你大姥爷家大儿子的儿媳妇!”
啊?啊!
谁来着?
一听到这样绕的亲戚关系,唐依的脑子就开始懵圈。
“哎,这孩子,咋来着,那女的你该叫嫂子的,她公爹是你表舅,你表灸亲爹是你的大姥爷,这么,听明白没?”
好,好像明白了吧。
窦奶奶也是爽利人,也不跟唐依这样的丫头讨论这些个亲戚的关系,简单明聊就把今这出事给了。
唐依这么一听啊,哎,都不知道什么好了。
这些个闹心事,还真是都赶巧了。
窦奶奶口中的那个老家来的嫂子,这趟是来唐家还钱的。
不过窦奶奶的也明白,她不光是来还钱的,还是来显摆的。
显摆啥?
这不,早些年唐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从了军,那是正儿八经打过仗的人,从部,队回来之后,老爷子在县公安局当了个副局长,为啥是副的呢?因为老爷子没啥文化,老的时候就去当兵了,没读过书,后来还是在部,队里参加的扫盲班这学会读书看报的。
当初跟老爷子一样职务的那些人回来之后不是这个长,就是那个长的,扒扒拉拉看看老爷子的职务算是那批缺中比较低的了,不过老爷子心大的很,一点都不在意。
想当初他为啥去参军,那是因为日子没法过了,家里闹饥荒,一大家子人喝水饱,各个面黄肌瘦的,根本就快活不下去去了。
老爷子兄弟姐妹六七个,老大因为要帮衬家里,那是肯定没法走的。
他排行第二,下面兄弟姐妹都还,没办法,一咬牙,老爷子就跟着大部,队走了,那年他不过也才十几岁。
那会村里一共去了二十多口子家里过不下去的娃儿去当兵,可等胜利之后,就回来老爷子他一个。
也就是因为这,老爷子比谁都知足,他全须全尾的走的,还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就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别的,啥官不官的,没那么重要。
只不过,老爷子觉得无所谓的事情,旁人不会这么觉得啊。
比如,老家的那些亲戚,他们就在意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