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吊民伐魔
打击陈家,就意味着打击徐州士族世家。这是附合田峻利益的重要举措。因为,陈家是徐州士族世家集团的代表。在田峻的想法里,自己的真正敌人从来就不是袁曹刘孙,而是这些“结块”的士族世家。正如之前所说,汉末是一个“结块”的社会,在这种严重结块的社会中,其后的一切灾难都是必然。没有袁曹刘孙,也会有周吴郑王,不打破这种结块的社会,五胡乱华的结局便是一种必然,只是或迟或早的问题。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必然性寓于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只有打破这种“结块”,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社会走向五胡乱华的“必然性”。这就是田峻不遗余力地打击徐州陈家的目的之一,当然,其中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陈家彻底倒向了曹操,田峻不想留下陈珪陈登这样的人给自己添麻烦。比如说这一次,将陈登的人头送给陈珪,田峻的用意便是毁了曹休的智囊。果然,见到陈登的人头之后,陈珪就昏倒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突遇丧子之痛,能够苟延残喘地活着就算不错了,又哪里还能为曹休出谋划策?而且,随着陈登的死讯传到下邳城中,城中守军的士气更加低落,一些原先支持曹操的士族世家,也开始想着明哲保身了,更不用说对曹军怀有血仇的徐州百姓了。如此情况下,本就兵力紧张的曹休,不得不调出更多的人去维持城内的治安,以防百姓们乘乱造反。然而,就在此时,田峻的大队人马也在第二天凌晨赶到了下邳城外,而且,其人马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三天前田峻来下邳时,田峻还只有一万二千五百人,而现在,仅仅是过了三天,田峻的人马竟然翻了一倍有余,达到了二万六千多人!其中一万三千多人是新加入的广陵军!到了城外之后,张飞张环眼首先向田峻请战道:“愿为攻城先驱!”原广陵军校尉周寻也向田峻请战道:“愿率所部广陵军,率先攻城,报仇雪恨!”田峻摇了摇头,对两人说道:“两位忠勇可嘉,但强攻坚城,难免伤亡重大,若能让其不攻自破,方为上策。”张飞道:“主公有何策让其不攻自破?”田峻道:“我们这次打败陈登,俘获的物资中有不少白布,全部给我拿来。”顿了下,田峻又道:“恐怕有些不够,帮我传令下去,军中将士有白布者,即便是内裤,亦需上交!”——一番忙活下来,共收得白布数十匹,白衣数百件,臭臭的……白色内裤数千条…………秋日的朝阳,明媚和煦。伴随着凉爽的风,让人觉得舒适而又暖和。战鼓声中,城外的田军将士踩着鼓点,在向城墙迫近!下邳城那高大的城门楼上,曹休扶刀而立,斗志昂扬!这三天,曹休也并没有闲着。除了守城物资和设施准备得更加完善之外,曹休的可用兵力也增加了不少。通过陈家帮忙联络,城内士族世家出钱出力,还各自送来了不少家丁。城内的守军结构现在变成了:曹军三千余人,士族家丁两千余人,民壮两千余人。共七千余人,曹休完全有信心凭这七千多人守上十天以上。至于十天以后,估计来自豫州和兖州的援军也早就到了,甚至……曹操也已经打败庞统,派人回师来援了。所以,此刻的这匹“马驹子”曹休,依旧对守城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曹休冷冷地下令道:““让督战队做好准备。民壮先上,回头者杀!”民壮死了可以再强征,但正规曹军却是死一个少一个,这便是曹休的想法。身边的传令兵应了声喏,便去传令去了。突然,身边的另一名亲兵却叫了起来:“将军,你看他们……他们好奇怪哦。”曹休闻声仔细看去,惊得吸了一口冷气。——那田狐狸的军队,当先一排,竟然全都是举着各种各样的横幅,横幅上面,有的写着“讨逆诛魔,报仇雪恨”,有的则写着“只诛首恶,降者不究”。还有的写着“为三十万被屠百姓报仇”,以及……“血债血偿,肉债肉还”!所有的田军将士的头盔上,都系着一块白色的布巾,这是……吊丧!没错,这就是吊丧!为当年三十多万被曹操屠杀的百姓吊丧。而比较文雅的说法,已经写在一块区大的旗上,那旗帜上只有四个字……吊民伐魔!凭吊死难的百姓,讨伐屠城恶魔!……城上的守军传来一阵阵低语声。尤其是哪些民壮,以及……以及那些徐州士族的家丁,几乎人人都是脸色铁青,眼含恨意!曹休也是惊得目瞪口呆,连忙下令加派督战队的人数!不过,让曹休更想不到的是,田峻并没有乘机攻城,而是在城外搞起了“军演会操”!其实,这不叫“军演会操”,这其实应该叫阅兵,其灵感来自于田峻在后世看过的……“国庆阅兵式”。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方队从城门楼外步伐整齐地走过,一边走一边大喊横幅上的口号,比如说:第一队大喊的是:讨逆诛魔,报仇雪恨”!第二队大喊的是:“只诛首恶,降者不究”!第三队大喊的是:“血债血偿,肉债肉还”!……与后世国庆阅兵所不同的是:其一,后世的阅兵,城外是人民子弟兵,城上的观摩者是国家领导人。而这次的阅兵,城外的依旧是“人民子弟乓”,而城上的观摩者,则是敌人!其二,后世得国庆闻兵,带给城上观摩者的是欣慰和信心,而这次的阅兵,带给城上观摩者的,则是恐惧和愤懑……曹军恐惧,民壮愤懑!其三,口号也不同,没有人喊“同志们辛苦了”,也没有人回答“为人民服务”,有的只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喝:讨逆诛魔,报仇雪恨”!“只诛道恶,降者不究”!“血债血偿,肉债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