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殷历535年
殷历535年,也就是帝辛10年。
距离下第一能臣、下第一孝子、姬考离世,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那次事件,轰动世界!
处决姬考,坐实鳞辛的残暴之名。
如今,两个春节过去,姬考的悲剧也渐渐消弭在朝歌的空气里。
与外国盛传帝辛为暴君相比。朝歌人民却一点也不在意。
帝辛是暴君,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子非常强大!
拥有一个令外国畏惧的子,还是蛮爽的。
谁都想自己的腰杆硬些。
能看到自家子吊打外国诸侯,那叫一个爽!
近年来,岐周还是老老实实地缴纳战争赔款,姬昌也还蜗居在羑里再教育学院,连载着他那本日常扑街的《易经》……
姬昌的《易经》扑街到什么程度?
没有哪家书店愿意接手。
姬昌是在羑里再教育学院发书,所以他与羑里再教育学院签订了五五分成的合同,除去学院的运营费用,订阅收益五五分成。
然而,姬昌高估了他的实力。
虽然他是大文豪,名声在外,但非常可惜,他的《易经》题材比较局限,阅读门槛较高,市场受众不多。
很多人是慕名而来,冲着姬昌这个金字招牌,拜读大作。
然而,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毫无疑问,姬昌的点子很好,写作态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但是,这都阻止不了他新书扑街的命运。
他的书,太众了。
只能在羑里再教育学院里范围流传。
准确地,也就在他与比干、箕子的文化沙龙上传播。
整座羑里监狱,能读懂姬昌新书《易经》的也就两三个人而已。
为什么是两三个人呢?
两个就两个,三个就三个。
两三个,到底是多少?
这看似是比较模糊的法,但实际上却是相当精确地描述。
因为,姬昌写就的《易经》,就只有两三个人能读懂。
首先,姬昌自己能读懂。
其次,殷商王族俊才、比干,也能读懂。
接着,箕子也声明能读懂……
这不就是三人了嘛?
注意,箕子是“声明”……
箕子“声明”能读懂,不代表他真的能读懂。
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距离比干,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对于箕子的声明,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不过,由于箕子和比干形影不离,又能和姬昌得上话,所以没人敢明目张胆地质疑他。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自信水平超过箕子……
但是,怀疑是轻易的。
总之,大家就怀疑,箕子并没有他声明的那样懂。
这很明显。
箕子仅仅是他懂,并没有证明他怎么懂。
而比干,就不一样了。
比干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比如,通过举例论证、概念抽象等手段,来明姬昌在《易经》中所着的内容,最起码能够让大家知道,姬昌是像想要表达什么。
显然,箕子就做不到这种程度。
这就让大家感觉,箕子并不如比干懂《易经》。
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
不管箕子懂不懂,反正更多人是不懂的。
就算确定箕子懂,那么姬昌的《易经》也就三个人懂。
这无疑影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
一本完全看不懂的书,怎么有动力去买单嘛?
我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我也不太想花钱。
姬昌的新书,目前就这状态。
然而,姬昌是自信的。
他认为,他的新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着!
况且,他也不是为了获取多少商业价值,而是为了记录他智慧的火花。
没有多少人懂,会让他感到失望吗?
不,恰恰相反!
姬昌非常高兴,很少人能读懂他的书!
他的书,记录了占卜的最高艺术!是可以推演未来的!
这样的神器,当然是越少人掌握越好!
就让所有人认为他是在写一本烂。
是的,他高兴,他就是写给自己看的。
不过,有一个人,却一字不落地收集姬昌的手稿。
这个人,就是朝歌王宫御书房的商伯。
商伯,带着青铜面具,左侧有一只玄鸟图案。
他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
据,是太史虞名出差孟津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他。
虞名慧眼如炬,看到商伯颇有才华,就将其举荐给鳞辛。
帝辛从善如流,立即把商伯安排到御书房,充当虞名的助手。
需要指出的是,商伯的武功也很不错,有时也以子护卫的身份出现。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商伯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
他不常话。
事实上,还没有谁亲耳听到他话。
或许,只有虞名和子听过他的声音吧。
但这不算问题。
在御书房当差,本就不需要多费口舌。
不过,商伯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
那种才华横溢的气质,即使隔着青铜面具,也扑面而来。
一只青铜面具,遮挡不了商伯浑身的智慧气场。
最突出的,就是他能把下少有人读懂的《易经》整理成册,甚至还做了简要注释。
注释《易经》!
呐!
这简直令人震惊!
整个羑里,读懂《易经》的不超过三人。
全朝歌,能看懂《易经》的人,也不超过十指之数!
而商伯,居然可以注释!
这可真是太懂了!
所有人都称赞虞名慧眼识英雄,为大商揽得一位才。
虞名却高深莫测道:“商伯的才华,你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商伯的名气渐渐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了,殷商的御书房里,有一位头戴青铜面具的才!
恐怕只有下第一能臣姬考才能比得上!
是啊,或许只有姬考在世,才能媲美商伯!
就连帝辛也开始注意到了商伯。
“虞名,那位金童真的有才华吗?”
“何止是有?太有了!”
“嗯,处决姬考,是最令孤心痛的一件事。那可是下第一能臣啊!不过,如今的商伯似乎不输于姬考,你要善待他!如果他能为殷商贡献更多力量,孤会很高心!”
“子,商伯已经准备好为殷商效力了。他是商伯,是大商的金童,愿意为大商效力!”
“好!他想要什么,孤会尽一些努力满足!”
“子,商伯喜欢自由,只想做幕后指导。”
“连官职也不愿意担任吗?”
“商伯不喜抛头露面。”
“这么低调啊!”
“有才华的人大抵如此。”
“油菜花的人啊!”
就这样,商伯不慕名利的品行也传播开来。
世人都,上眷顾殷商,走了姬考,来了商伯。
此前,殷商只有一位当世圣贤——虞典。
但现在,殷商又诞生一位当世圣贤——商伯!
商伯整戴着一面青铜面具,仿佛那就是他的脸。
这也是他被称为金童的原因。
据外界普遍推测,商伯可能二十岁左右,至多不超过三十岁。
这么年轻的人,就成了圣贤,真是厉害啊!
不得不,有些人,就是赋异禀。
殷商获得了商伯这样的人才,同样引起了费仲的注意。
再加上商伯太过低调,更让其增添了一份神秘福
“商伯,关于《易经》,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姬昌真的是在认真创作,而不是在卖弄情怀?”
商伯摇摇头,并不答话,走进了御书房深处。
“……”
费仲讶异。
果然,商伯是个内向的人。
低调不是装出来的。
他就是这样低调的人。
也罢,不能与商伯直接讨论大文豪姬昌的新作,那就看看商伯给《易经》作的注吧。
这里,就不得不,姬昌虽然是大文豪,但构词晦涩的毛病非常严重,加上当今高端文坛盛行极简风格,就更加导致《易经》难以卒读。
而姬昌个人风格浓烈的写作态度,更是加剧了《易经》的流传困境。
然而,商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商伯为《易经》作的注,文笔流畅、词汇丰富,简洁易懂!
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笔,真是圣贤层次的水平!
费仲感到不可思议!
世间竟有慈笔力身后之人?!
倘若姬考在世,也不一定写出这等好文章!
放眼大商,恐怕也只有他那死去的老同学,能与这位商伯拼一拼。
唉!
“姬考,只有你才能这等厉害的文字啊!”
费仲仰长叹,拿着《》离开了。
而书架深处的商伯却浑身一怔!
他的手停在书架上,一动也不敢动。
难道他的身份被看穿了?
稍稍等了片刻,他心翼翼地伸手向脸上摸去。
还好,青铜面具还在。
他的动作很隐蔽,没有人觉察到他调整脸上的青铜面具。
他故作镇静地走向暑假另一边,装作不经意地回头。
然而,刚才话的人早已不见了。
那个座位已空。
费仲已经走了。
商伯怔怔地盯着那个空位,心里不断重复:“姬考死了,姬考死了……”
这一年,以及前些年,发生了许多事。
大商越来越繁荣!
殷商子民的水平稳步提升,已经跨过全面康,迈向全面富裕。
殷商,正在成为越来越名副其实的世界发达经济体。
自殷历530年岐周叛乱未遂之后,当今下,已没有哪一个邦国能对殷商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当然,总有些不长眼的邦国,前来挑衅大商的权威。
无一例外,所有挑衅均被殷商第一武将飞廉挫败,或者屠灭。
大商居民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御前上将飞廉又打了什么胜仗?歼敌几多?掠地几何?
虽然不是自己征战下,但仅仅是谈论着飞廉的勇武,都已经足够热血沸腾!
飞廉,可谓是大商人气最高的武将!
没有之一。
大商的四大名将,龙雀国忠武侯御前上将飞廉、有崇国崇侯北方护法阿虎、红国红衣侯第一夫人红梨花、孟津忠侯殷商二哥子仲。
这四位,都是殷商人谈论的名人。
无数人,对殷商四大名将熟悉到无以复加。
他们对殷商四大名将的光荣战绩如数家珍。
而御前上将飞廉,位居殷商四大名将之首。
阿虎虽然成了崇侯虎,成为了大商的北方护法,但更主要的,是大商的首席情报官。
阿虎构建的情报网络,覆盖世界各地,为帝辛提供一切重大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殷商的对外战争,少不了阿虎的情报支持。
殷商的很多战略决策,也都需要大量参考阿虎搜集过来的情报。
与其阿虎是大商的北方护法,不如阿虎是大商情报大师。
实际上,这也是他的父亲,帝乙时代的崇侯虎所擅长并主攻的领域。
阿虎,真正地成为了他父亲的形象。
这位十岁就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少年,终于成了今的崇侯虎!令世人尊敬的崇侯虎!
红梨花虽然是红国邦主,但首先是帝辛的第一夫人。
她是殷商当世女武神,一手暴雨梨花枪无人能挡!
不过,在打下红国的江山之后,她就很少出征了。
一来,没有足够量级的敌人需要她出马。
二来。她是帝辛最爱的女人,被帝辛针对性地雪藏了……
哪一个男人不爱护自己的女人呢?
况且还是自己最爱的女人!
帝辛对红梨花,可以是爱到无以复加!
他们在红国梨花都外梨花山上浪漫散步,在朝歌近郊的淇河边野餐,与民同乐。
红梨花喜欢梨花,帝辛就命人在淇河边上大种梨树。
甚至,他们常去的一个村子也被帝辛改名为梨花村。
梨花村的村民都会在自家门前种上至少一棵梨树。
为他们的女神而种。
能被子主动开金口,重新命名他们的村子,这份荣光将长久地被他们传承下去。
即使在多少代人之后,梨花村的后人们追溯自己村的历史,都会探寻到一个美丽的爱情童话。
他们的村子,就像那娇美的梨花那样,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动饶传。
帝辛和红梨花每次降临梨花村,都会住上好几。
他们在梨花村有自己的一块地。
他们就像梨花村的其他村民一样,自己种地、自己起炊。
他们像梨花村的其他村民一样,坐看云卷云舒。
要是气好,帝辛和红梨花还会坐到房顶数星星。
每次去梨花村,帝辛都感觉获得了一次新生。
梨花村的人,成了最接近子的那一群人。
梨花村,成了距离子最近的地方。
不过,这并没有改变梨花村民朴实厚重的民风。
他们是殷商最可爱的子民。
梨花村的少年,是入选子侍卫最多的。
他们不仅为女神中书,还保卫着他们的女神和子。
子仲,还在孟津。
他在孟津封侯!
他是孟津镇守者,他是孟津守护者。
这位殷商二哥,是再用生命扞卫殷商的西大门。
他的爱与悲伤,孟津都懂。
这一年,帝辛和红梨花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
帝辛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子牧。
子牧,是继大女儿子语、大儿子子庚之后,红梨花为帝辛孕育的第三个孩子。
据可靠消息,在子牧满月之后不久,红梨花又怀孕了……
殷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