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权倾南北简介 > 权倾南北最新目录

完本感言

    从2017年5月13日上传序章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

    于我而言,写在第一章的《水龙吟》实际上要比序章更早一些。

    蓦然回首,看到当时题下的“问万千英雄汉,有谁能、阻拦顷刻?”,再看此时写下的《水调歌头》的“翻掌风潮动,共守九州宁”,从乱世烽烟到天下和平,从飘萍离散到卷动风潮,这应该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很庆幸我并没有忘记自己至始至终想要讲述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我每本书的大纲都很潦草,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够把其中的多少变为实际,所以我最主要依托的,实际上还是我想要传达出去的观点和想法。

    只要我的文字一直在围绕着这些观点和想法展开,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枝不断地向两侧生长,就算再怎么写,终归还是这棵树的一部分。

    这个故事想要传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总共有两个。

    一个是个人方面,体现不同的人在乱世中的挣扎、拼搏和不屈。

    乱世之中,人命如飘絮,无根无靠,因此想要结束这乱世飘零,必须需要浴血奋战,必须需要拼搏努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下力气,就只能忍受生死、别离,空留下悔恨。

    所以应该努力的时候,就绝对要努力;能够挣扎的时候,就还要再爬起来。

    或许征服不了世界,但是至少还是时代的弄潮儿,而不是沉入历史长河的沙尘。

    同时,只有经历过了乱世的悲惨和长离,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我们不畏惧战争,也应该珍惜和平。

    这也是整本书前半部分想要表达的观点。

    另一个则是家国方面,想要传递一些家国民族的情怀。

    一个人终究只是蝼蚁,一个人的拼搏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一个民族的奋斗、一个国家的强大,却是可以改变很多、可以保护很多的。一切的和平、安宁,往往都需要建立在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强盛上。

    在整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角所做的一切努力,无论是推动工商业、文教事业的发展,还是同化周围本来就和中原文化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够让华夏快速的从三百年战乱中走出来,让这个民族能够重新走上世界之巅。

    当然,除了这两个明显的创作主旨之外,还有一些会被反复提起的主题,比如“时代潮流滚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又比如“绝知此事要躬行”,再比如“兼济天下”之类的,这些也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吸取的是先贤们的经验,应当是无差的。

    而对于大家陆续提出过的一些问题,在此一一作出答复:

    。

    平时太忙,很少看书评,不过还是偶尔能够看到有人说文笔有问题之类的,在此表示歉意。

    因为作者只是一个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工科生,所以有一些措辞不严谨以及明显的历史疏漏点,请大家谅解,并且非常感谢大家的斧正。

    另外有同专业的书友,欢迎交流。

    。

    码字纯粹只是爱好,无论是上一本还是这一本而或者之后,每天四千字属实是上限了,毕竟还是学业为重,因此恳请大家见谅。就算是有存稿,平时也很难满足大家爆更的需求,毕竟还得防备不时之需。

    。

    这本书最大的毒点在开头那一部分,主角的很快就光荣加入起点孤儿院的那一段。我之前说过,乱世的悲惨和人的挣扎,是这本书想要表达出来的一部分主旨。

    实际上这种一个村落历经兵灾、十不存一,才是乱世之中最真实的写照,甚至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主角只是一个浑浑噩噩穿越回去的现代小咸鱼,过的是和平生活,至少吃穿用度都不用愁,因此他必须要经历一些什么才能快速的成长,没有什么比身边亲人朋友的离去更能够刺激到他了,让他幡然意识到这个时代和之前自己所在时代的不同,意识到动嘴皮子之类的并不能帮助自己真正立足,唯有打,唯有战斗,才能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本来这个设定是对主角的磨砺、是为了烘托乱世的冷酷和凄惨,但是因为一开始对于李成等人的着墨有点多,所以整个环节确实是有点儿残酷了,在此向被毒到的书友们表示歉意。

    至于文里其余的毒点,感觉应该还不是很过分吧······

    主要是可能有一些前后文不呼应或者埋了伏笔忘了的地方,主要是时间一长,事情一多,就给忘了。下一本我会努力先把每个伏笔和登场人物单独记录,时时查阅。  这个在作品相关解释过,有些老书友可能没有注意,所以在此处抄录。

    李荩忱的荩忱,来自于张自忠将军的表字。既是为了表达对张将军以身许国的敬意,自然也是为了呼应本书的主旨之一——对家国的尽忠尽忱。

    主角拥有这个名字,在我看来,并非不可能。

    张自忠将军,本字荩臣,该表字来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意思是国王所进用的忠志之臣,感念祖先的恩德。同时白居易在《韩愈等二十九人亡母追赠国郡太夫人制》(应该是为韩愈母亲写的悼词,假如理解错了,请评论指正)中也写到“生此哲人,为我荩臣”。

    用《诗经》,《楚辞》等典籍来为孩子取名字,古今皆是。只不过《诗经·大雅》这种偏向于宣传封建王教思想的篇章,在当今流传并不广泛。可是在古代,这才应该是朝廷鼓励传颂从而流传广泛,其余的各种《风》,只是地方民歌才是。

    而起这个名字的李成,跟着陈庆之这个书生将军出来的亲卫,有文化、有胆略,能取出来“荩臣”这两个字,应该还是说得通的,只不过这个词在我们现代使用的比较少了的。

    同时,李成对于对他们白袍见死不救的南朝显然并没有好感,因此他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以赤胆忠心、一腔热血忱忱保卫黎庶百姓,改“荩臣”为“荩忱”,并非不可能。

    当然主要还是我夹杂了一些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其中,对于觉得阅读不方便的书友表示歉意。

    。

    我所写的两本书,无论是《倾宋》还是《权倾南北》,所描写的都是历史上很少为人所知的时间段,南宋最后的光景,隋唐崛起的前夜······

    描写这些时间段,很新颖,写着也很有意思,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史书的记载很少,甚至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就导致写起来发现前面写的不对劲,这还是小问题。

    大问题在于,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写。之前写《倾宋》,因为摸到了一本《宋元战争史》,所以书中很多人,比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李芾、边居谊等等,都是可以考证、确实存在的民族英雄。

    而《权倾南北》不同。

    本来在这一段时间里,有传记,有详细记载的人,真的寥寥可数,因为《陈书》和《周书》之类的,本来就是姚老爷子无偿写就的,能出版、流传,就已经算很不错了(这个历史情节在二神的《唐砖》中有,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因此里面是言简意赅到极致。

    而且诸如南陈、北周,有传记的,也多半都是陈霸先、宇文泰那一代人,陈叔宝和宇文赟这里,就像是一个断层。

    尤其是南陈,更是只有萧摩诃等寥寥几个人比较出名,能够有说的上的历史事迹。萧世廉只是萧摩诃传记中的一个名字,而裴子烈的存在也只是吴明彻传记中的一句话带过。

    这也不怪史家着墨少。成王败寇,本来南朝的这些人就是失败者,所以他们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就算不错的了。

    比如姚老爷子这些史家们,也不敢当着隋唐这一代统治者的面儿夸奖他们父辈的敌人不是?要说萧摩诃怎么怎么厉害,麾下大将如何如何,打的对方落花流水,那作为萧摩诃大敌的韩擒虎以及他外甥李靖,都不要面子的嘛?

    史料的语焉不详和缺乏,对于作者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很多人只有姓名,便形同白纸,可以随意勾勒,当然这也局限在一些小人物上。吴明彻的犹豫甚至缺少决断力、萧摩诃的勇猛和莽撞,这些主要人物的一些性格,从史书中还是可以揣摩出的。

    而本书的前期,有很多杜撰的人物,比如曹忠、戴才之类的,不过作者已经尽量弱化了他们的存在。

    至于全书塑造最满意的角色,其实我觉得是尉迟迥。

    历史上这个老爷子也是杨坚成功的最后一块绊脚石,确实也值得浓墨重彩描写一下。

    民族存亡、亲人分别、君王恩义,尉迟迥绝对不是书中最重要的反派角色,顶多只是主角面对众多Boss中段位中级的一个,但是应该是本身最为矛盾、情感最为复杂的一个。

    最终尉迟迥选择了“自逐家门、以身殉国”,和历史上他的忠诚、仁义应该是相符的,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

    至于其余的大多数主要人物,我觉得我至少还是体现出了他们能被人记住的一些特点。

    比如乐昌的痴情和稳重、萧湘的坚韧和调皮、陈宣华的跳脱和欠揍、沈婺华的与世无争、陈顼的多疑和猜忌、宇文宪的纠结和顽强,当然还有萧世廉、李怜儿、裴子烈等人的成长和改变······

    并不是所有的人物都能够被寥寥数笔勾勒出完整而丰满的形象,所以其中很多人都难免没有存在感或者脸谱化,这也是因为小弟笔力有限,属实做不到,只期望大家都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  下一本书已经有了开头,很快就会上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本书应该还会有几篇番外,尽快写出来,完善一些书中的细节或者单纯的制造些笑料,大概一天或者两天更新一章的样子,将一些未完的或者未来的故事。

    ——————-

    把尾词再誊抄一遍,放在此处,唯有这样才能表达此时心境。

    水调歌头·《权倾南北》尾词

    人世满烽火,孤命似飞萍。

    一朝乱舞飘零,何处是天明?

    先掣旗遮汉沔,后引兵临巴蜀,只手万夫停。

    业火照幽水,锐剑荡胡腥。

    ————

    控两朝,倾南北,汉王名。

    挂帆江左,直问钟鼐重还轻?

    剽勇飞骑涤寇,牙舰艨艟荡鬼,海靖又河平。

    翻掌风潮动,共守九州宁。

    再次感谢诸位书友,让我们一起去看下一场风卷云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