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章 增值循环
“如果缙绅拿到贷款不去投资债券怎么办?银子岂不是不能回流了吗?”李茂之担心地问。
“不投资债券,他们去干什么去?”李存真问。
“去搞海贸啊,要不……或者办纺织厂,倒卖瓷器、茶叶和生丝!”李茂之回答。
“好啊!这群缙绅要是真能这样,那就太好了!朝廷税收的基础就扩大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要是真如茂之先生所,那些贷款我愿意再降利息,这是实打实的做事。嘿嘿……能吗?如果缙绅都能有这个觉悟,我他妈也就不用出此下策了……”
到这里,李存真感觉有点漏嘴了,便赶快打住,转而道,“赚钱的方式太多了,但是依我看来总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良家妇女的方式,一种是娼妓婊子的方式。
前者辛勤劳作,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得到的是辛苦钱,但确实是干净钱。
这钱干净不还实惠,实打实地增加了国家实力,繁荣了经济。后者躺着就把钱挣了。不过是把别饶钱揣自己兜里了,没有增加国家实力,但是好处是方便,不用出力。你们,缙绅是愿意当前者还是后者。”
“切!这群缙绅那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肯定是后者啊!然后再标榜自己。他们的德性咱们早就知道了!”李茂之回答。
“对!茂之不愧吾之知己也!”李存真道,“投资债券,躺着就能赚钱;开工厂,办实业,拓展贸易那是良家妇女才干的事,累死也赚不了几个钱,也许还会赔钱,缙绅会去干?”
其实,李存真点出了自然经济时代的一个无奈的现状。那就是即便有了充足的资金也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事实上,此时最好的投资渠道就是放高利贷。放高利贷这个事不要普通缙绅,就连寺庙道观里的和散道士、比丘尼都做得。
不同的是普通缙绅很可能暴力催债,而道士和尚们却利用宗教实施精神恫吓。但结果都一样,农民借贷高利贷是以土地作为抵押的。
高利贷这个东西不管是此时还是后世都是还不上的。
所以,土地越来越集中,人口全都成了奴隶。国家税收流失,中华的王朝几乎全都熬不过三百年大限便落幕。
因为此时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而放高利贷目前又被李存真的五大银行抵消了不少,所以缙绅们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债券。这一点,李存真早看明白了。
李存真这么干不是他自己发明的,其实学的是后世英国的套路,从江西债券发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1821年,希腊被土耳其奴役了几百年后终于起来反抗了。当时同情希腊的人很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拜伦就典当家产组织国际纵队去希腊和土耳其人玩命。伦敦资本家脑子转的很快,觉得可以搞个金融创新,希腊人不是要解放嘛,那就把解放事业搞成一个公司,向英国市民公开融资,大家投资希腊革命,等希腊解放后老百姓纳税,连本带利一起还。
这个玩的很刺激,希腊战事顺利,伦敦债券就大涨,不顺利就暴跌。后来希腊人就要挺不住了,英国急眼了,不能眼看巨额投资泡汤啊,就直接组织舰队赤膊上阵跟土耳其人搞了一次大海战,一举击溃了土耳其主力,希腊也就这样解放了。不过解放后的希腊一直也很艰难,因为要还英国饶钱嘛,如果不还钱英国舰队怕是会让希腊好好喝一壶。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典型的“增值循环”,先投资,然后赚钱,并不一定生产什么玩意。但是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放大财富。李存真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可以让资本市场迅速繁荣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韩瑾瑜道:“殿下,这次债券统计了一下,也不全是贷款。虽然不记名,但是我们发现有一个叫做金尔文的人居然购买了六百万两银子的债券。”
“没有贷款?”
“没有!”韩瑾瑜回答,“有贷款的我们都有记录的。依据殿下的要求我们跟踪了大笔债券的走向,发现被大商人金尔文买走。”
“金尔文?”李存真拧着眉毛道,“这怪名儿,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朝鲜人?”
韩瑾瑜道:“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据回报他面目清秀俊朗,身材挺拔。显然不是朝鲜人。朝鲜人大多饼脸眼矮个头。”
李存真点零头,转而对常琨:“去查查他。看看是不是朝鲜王国的代理。”
“是!”常琨回答道。
“可是……”陈显祖还在纠结刚才的问题,道,“可是,无论如何,钱都是要还的啊!这钱是咱们自己的。放大了债务是不假。可是卖出去的债券规模是不是也大了?得还啊。怎么还?”
李存真笑着道:“当然要还了,但是你们放心,绝对没有问题的。”
“臣乞知之!”
李存真却脖子一仰,故弄玄虚地道:“机不可泄露!”
又是这一句?陈显祖和李茂之几个人面面相觑。心道:殿下,这一招你用了十几年了,怎么也该够了吧?为何如今还是如此啊?
但是,想归想,迫于吴王威势日隆,没人敢揭露,全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吴王通晓机的骗局。
李存真继续道:“大家要做的就是拼命卖债券!债券还有很多,所以,保险公司、六部,一切人都动员起来,拼命卖。甚至可以去满清那边卖!卯足劲给我卖足三万万!明白了吧?”
“明白!”
李存真听得异口同声的回答,满意的点零头,道:“这一次来好几个事,但是主要还是这一次债券、银行和公司的事。”
李存真作为明李掌舵人,此时一言九鼎,对韩临东道:“你来吧。”
韩临东应了一声便道:“这一次,殿下是希望拆分户部。使各部分能各司其职,否则户部冗员,颇为不当。”
听要拆分户部,所有来参加御前会议的人全都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