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心上娇颜简介 > 心上娇颜最新目录

正文 第56节

    京城这边的大事小情,陆家通过他或是亲友,都能及时获悉。老太爷心思甚是敏锐,总能在一些事情发生前心生警惕,来信询问之余,道明自己的看法。

    近来,老太爷在信中提及阿初的时候越来越多,提醒他看着那孩子些。

    阿初可不是谁看得住的,最重要是行事也不会出错。

    若是老太爷能够见一见阿初就好了,如此,足可心安。

    眼下,老太爷关心的是阿初要走哪条路,要面临多大的风险。

    陆休用了很久才打好腹稿,提笔回信。

    这封信很长,字里行间,他委婉地点出阿初如今的处境、人脉以及打算。

    写完信,看了一遍,不是很满意。

    沉了片刻,他收起一来一回两封信件,策马去了城里,见蒋云初。

    蒋云初闻讯,立刻回到家中,在外书房恭候恩师。

    相见之后,陆休直接取出两封信,递给蒋云初,“你看看。”

    蒋云初看完之后,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笑,“在您,没有不能用言语说清楚的事,可这封回信之中,好几处说的不清不楚,老太爷看到,怕是会疑心您荒废了学问。”

    陆休牵了牵唇,“德行。我们一老一小在说的可是你的是非。”

    蒋云初哈哈一乐,“不如这样,您与我各选一个妥当的人,到金陵走一趟,当面禀明老太爷。”

    陆休想一想,颔首一笑,“行啊。我本就担心信件不能万无一失。”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师徒两个当即安排妥当。

    之后,蒋云初道:“我总想见一见老太爷。没有陆家与您,没有我的今时今日。”

    “等光景好一些,他自然就来了。”陆休道,“他又何尝不想见你和颜颜,只是如今乌烟瘴气的,就懒怠动弹。”

    “看情形,我和颜颜去金陵也成。”

    陆休笑道:“不用着意安排,老太爷身子骨说不定比我都好,你只管做好眼前事。”

    蒋云初称是。

    陆休还要回书院,闲话几句,便道辞离开。

    蒋云初看看天色,体贴地给陆休安排了一辆马车,“又不赶时间,骑马怪累的。让它溜达着随您回去。”

    陆休莞尔,从善如流。

    回程之中,陆休不自觉地陷入回忆之中。

    阿初、颜颜先后拜他为师,自然不是对外人说的那么简单——那是陆家与他的一个重大选择。

    陆家对以前的四大勋贵世家,唯有满心钦佩认可,老太爷让他自幼文武双修,与四位名将有些关系。老太爷说,世事无常,真有那么一天,我陆家子弟也能上阵杀敌,保国安民。

    景家、蒋家、贺家先后出事那几年,他年纪太轻,除了愤慨不解,无能为力。祖父就不消说了,好几年提起来就愁闷恼怒不已。

    也是在那期间,他考取了功名,但是无心为官,就算入翰林短时历练也不肯。

    那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朝廷,他远望着已心寒。

    祖父赞同。

    其后,护国寺方丈牵线,请他收阿初为门生。

    他说有缘才行。

    门第之间,不乏歹竹出好笋的情形,可也有那好竹出歹笋的情形。万一蒋家那位几岁就袭爵的小侯爷是个天生的纨绔,他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素来处事淡泊凡事留有余地的方丈却笑眯眯地对他说,一定有缘,除非你不是慧眼识珠之人。

    他一面选定了见阿初的日子,一面写信告知祖父。

    祖父即刻回信给他,说若是好苗子,定要尽心扶持。

    说的是扶持,不是教导。他于是明白了祖父的用心。

    见阿初那一日,他从没刻意铭记,但一直清晰地记得。

    小小的男孩,漂亮的出奇,眉眼间凝着似是与生俱来的清冷沉郁;对他有问必答,但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不爱笑,却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大抵是他也不是话多爱笑的人,又大抵是阿初太好看的缘故。

    他考问了一些问题,阿初都答得很好,而且有些问题已超出几岁孩子所学的范畴。

    当日他就决定收阿初为门生。

    阿初族人中的长辈获悉,欢欢喜喜地为师徒两个选定吉日,办了拜师宴。

    教阿初习文练武,是件特别轻松愉快的事:那小子天赋异禀,又特别勤奋刻苦,这样的好苗子,满天下也没几个。

    何其有幸,他遇到了。

    当然,也有坏处,有最好的徒弟摆着,再教别人,就不乏上火的时候:颜颜亦是天资聪颖,可她懒散,不督促就撂挑子,而别人又还不如她。

    说到颜颜,拜他为师的时候,正是贺家风雨来临之前,情形与阿初那时大同小异。

    贺师虞要他带颜颜离京避难,他应允之余,是存着些不解的——正常来讲,贺家总该将两个孩子一起托付给人。但他是外人,不便询问。

    要说近年来最舒心的日子,就是在庄子上那三年。

    他看着阿初一点点被颜颜影响、改变,也看到颜颜一点点被阿初影响、改变。两个倒霉孩子凑到一处,竟是说不尽的温馨静好。

    逗两个孩子,是他生平一大乐事。

    阿初十岁之后,便想通看透了一些事情的关键,再略大一些,着手什么事,都会主动告诉他。

    时光翩跹,无声流转。

    似乎跨越了漫长河流,又似乎只是昨日到今时的迅疾,阿初的能力,已不止是独当一面可言,陆家、书院这边一些棘手的事,都能帮忙化解,谋算早已超出常人。

    迟早,阿初会站在荣华之巅。

    他确信无疑。

    .

    傍晚,蒋云初、丁十二立于茶楼临窗之处。

    街头熙熙攘攘,行人络绎不绝。

    等了一阵子,一名妇人出现在眼界。

    “就是她,古氏。”丁十二说。

    蒋云初视线锁住古氏,四十来岁,平民穿戴,仪态不俗。她生得柳眉凤眼,让他心头一动。

    丁十二道:“她嫁的是个秀才,家境有些拮据,膝下一儿一女。”

    这样的一个女子,索长友长年累月地暗中关照。蒋云初道:“深查这妇人。”

    丁十二问:“觉着不妥?”

    蒋云初颔首,“不对劲。”

    丁十二称是,歉然道,“我先前以为,摸到这里就够了,便没让弟兄们多花功夫。”

    “这事情不同于别的,不查透不行。不怪你。”蒋云初望着那妇人走进一间生药铺。

    二人别过,蒋云初回去当差。

    这一阵,锦衣卫接到的差事不多,一干人只需应付手边的事,乐得清闲。莫坤却与手下的心思相反,有些不高兴,私下里和蒋云初念叨:“人只是快回来了,就不给我们正经差事了,没差事可就没油水。”

    蒋云初问:“暗卫统领方志?”

    莫坤颔首,“年初走的,也不知道去办什么差事了。他不在,皇上也就不大放心把一些差事交给暗卫。”

    蒋云初敛目喝茶,没让莫坤察觉到眼中的杀气。

    莫坤道:“那厮狂得很,等他回来,我们得收敛些。”

    蒋云初似是而非地笑了笑。

    入秋之后,有人到顺天府投案。

    那人是被人从马车上扔到顺天府门前的,样子已非凄惨能形容:周身筋骨俱断,右臂、双腿都短了一截;像是在沙漠中暴晒过几日,目光涣散,皮肤干瘪苍老如树皮,趴在堂上,让人感觉轻飘飘的。

    秦牧之示意衙役安置一下。

    衙役走过去,鼓捣一番,勉强把那人摆成了坐姿,加了个凳子给他靠着。

    询问之后,满堂皆惊:这人竟是以前的三大悬案里最恶劣的那一桩的元凶。

    秦牧之便想起来了:蒋云初说过,会在秋日让他如愿破案。他看着堂上的罪犯,想到蒋云初那清冷出尘的样貌,有点儿瘆的慌——不论是那少年,还是少年的友人,是不是研究过酷刑?——这一次次的,来投案的就没个成人样儿的。

    这名罪犯是一名疯狂的采花贼,每次得手之后,还要将无辜的少女甚至小女孩杀死、分尸。秦牧之每每想起,便想将之凌迟、点天灯,眼下倒觉得很解气。

    接下来,章程一如前两次:禀明皇帝,与刑部尚书合审。

    一次次没有人性的行凶,罪犯慢慢道来,与刑部、顺天府以前掌握的情况对的上。

    核实之后,秦牧之很有闲情地问起题外话:“你右臂、双腿是怎么回事?”

    罪犯喃喃道:“砍的,我自己的刀,砍我自己。不知道砍了多少次,不听话就……”他没再说下去,神色却如见鬼一般,恐惧至极。

    秦牧之只觉一阵阴风刮过,需要怎样的手段,才能把人逼到这个地步?随后又觉快意,咎由自取,活该。等以后与蒋云初有了切实的交情,得请教请教刑讯逼供的法子:不需要这样暴戾,需要的是让罪犯认头的手段。

    皇帝不是体恤民情的做派,三桩悬案在他看来,不关他的事,但凡真上火,当初就派暗卫、锦衣卫全力协助官府彻查了。

    先后三次的元凶都先被人整治过,他是知情的,对此想法很简单也很确定:“江湖中自有高人,这是摆明了替天行道,为朕惩恶扬善,是我朝之福。”

    秦牧之听了,心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你倒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当初要不是我能帮蒋云初一点小忙,人家才懒得把人交给你——留着自己收拾,远比让三个穷凶极恶之徒早日解脱的好。

    但是皇帝这么想也挺好,不然的话,就要怀疑顺天府有什么猫腻,要查他了。

    他不喜欢皇帝,反感得厉害,只盼着太子爷能早日继位登基。

    私下里,他宴请蒋云初时,隐晦地把这些话说了:不说出来忒憋闷。

    蒋云初笑笑的,端杯示意他喝酒。

    说到太子,那个倒霉催的日子还是不好过。梁王被软/禁了,皇帝的猜忌之心反倒更重,只要是太子主张的事,不管有多利国利民,他都能想歪,否掉。

    换个气性大的,怕是早就被活活气死了。

    喝了些酒,蒋云初对秦牧之道:“眼下再怎么憋屈,还是要尽心当差,甚至于,得到皇上的宠信。”

    “啊?”秦牧之惊讶,“像方志、莫坤那样的宠臣?你可拉倒吧。跟你我有什么说什么,莫坤是你上峰也一样,我着实地膈应。”

    蒋云初笑开来,“知道您不把我当外人。换个当法就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