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三十九章 一身转战三千里(九)
柴宗训等人跟着那群太监,来到了吐蕃人所谓的皇宫里。
当看到眼前出现的那座低矮的建筑时,连柴宗训都不由得有些怀疑:这就是吐蕃人口中的“皇宫”?
事实上,在汉人历朝历代的皇宫当中,周朝和宋朝的皇宫已经是出了名的简陋。
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皇宫本来就是一个地方,而且是用唐朝的一个节度使府衙改建而成的。
为什么后来历史上很多人都称赞宋朝的统治,称它为历史上老百姓生活的最幸福的一个年代呢?
就是因为他们都被一个谎言给欺骗了,那就是在传说中,宋太宗本来想要扩建皇宫,但是皇宫周围都是一些百姓们民房,于是宋太宗就派人去跟老百姓们商量,想要让老百姓搬迁,但结果是“民众多不欲徙”,百姓不愿意搬,于是宋太宗也就只好作罢了。
瞧瞧,身为一个皇帝,居然因为老百姓们不愿意搬离,就连皇宫都不修了,这事儿放在哪个朝代,能像宋朝的皇帝这样“体恤民众”?
所以咯,当宋朝的老百姓,一定是很幸福滴!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宋朝的皇宫无法扩建的原因,根本就和所谓的“民意”没有半点儿关系,主要是因为汴梁城的房价太高,皇帝根本就给不起这个拆迁费!
那或许有人又会问了,赵光义可是皇帝,他拆老百姓的房子,还需要给钱吗?
这一点,很多人恐怕就不明白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是害怕农民破产,但只有宋朝不抑制这一点,相反,它不但不抑制,还承认土地私有,把私人占有当做藏富于民,土地被商品化,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租赁权也能随便买卖。
这件事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就是民间的土地被大地主、大富豪疯狂的兼并,土地的价格日益飙升,尤其是赵匡胤实行了“杯酒释兵权”的行动之后,也就是所谓的“以贪腐换兵权”,导致宋朝的特权阶级、大地主阶级,越发的肆无忌惮。他们手中拿着赵匡胤特许的贪污来的钱财,又找不到地方花销,那该怎么办?
于是他们在汴梁城里大肆购买,将汴梁城的物价哄抬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据统计,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汴梁城里的一栋别墅豪宅房价高达上万贯,而普通的公租房价格也在1300贯,很多在朝廷当值的京官,甚至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公租房来住。
这个物价水平转换到现代,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呢?
据《宋史》记载,宋时的钱“以七十七钱为百”,也就是说,宋朝的一贯钱,大概有七百七十个铜钱,换算到当下一贯铜钱大约可以买500元左右的东西,也就是说,宋朝的普通房价,高达65-100万之间!
而当时宋朝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一个月不过三五贯钱,能赚到十贯以上的,就已经是中等收入的水平了。
所以说,那时候居住在汴梁城里的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拥有自己的房产,他们的房屋,几乎都是从那些大地主、大富豪手里租来的。
而那些所谓的皇宫周边的“民居”,当然也就不是什么真正的“民居”,它们的所有人,其实全都是宋朝那些大地主、特权阶级。
这就是为什么连宋太宗都不敢强拆这些房屋,为皇宫扩建的真正原因!
真实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其实是很苦的,否则就不会出现什么梁山好汉,什么方腊、什么李顺王小波之类的连绵不绝的造反民众了。
事实上,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造反次数最多的朝代,两宋三百余年间,一共发生了四百多起造反,平均每年就有一点几次,如此频繁的出现造反事件,难道是因为百姓吃多了没事干,决定造造反来助助兴?
当然,话题扯远了,让我们还是回到皇宫这件事上来。
柴宗训本以为,周朝的那个由节度使府衙改建成的“皇宫”,已经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简陋、最节省的皇宫之一了,可是当他看到吐蕃人的“皇宫”之后,他甚至差点儿有种想哭出来的感觉!
惨,真是太惨了!
柴宗训记得自己在梦中的时候曾下过一次乡,在乡下看到一间很多年前修建的公社,总共有十几间大房子,房子外面有一块平地,被修成了院落,大概就跟眼前的这个“吐蕃皇宫”有着差不多的模样。
只不过在这个吐蕃的皇宫门口,多了一群持枪舞剑充当守卫的士兵!
而“皇宫”的中央,还能隐隐看到一个冒出来的尖塔似的建筑,这个和普通的建筑不同,应该是佛庙或者寺庙之类的尖顶。
难道那里就是传说中德赞大王礼佛的地方?
柴宗训怀着异样的心思,被论悉伽等人带进了这间简陋的“皇宫”,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直接被带到了中央那座尖顶建筑里面,然后在一间类似于佛堂一样的大房间里,见到了陇右吐蕃的实际最高领导者,“德天赞胜永寿崇佛大王”尚义息!
尚义息也是个很年轻的王者,他今年应该只有二十来岁,本来正是一个领导者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泼的时候,可是柴宗训看到他的时候,却发现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类似于僧衣一样的衣服,静静地端坐在一个蒲团上面,面容平静,古井无波,望之如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沉寂。
他不仅仅是气质很成熟,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显得不紧不慢,给人一种十分温吞的感觉,完全不像是一个“大王”那般的强势。
只听他看到柴宗训进门之后,就好奇的睁开眼睛打量了柴宗训两眼,然后温和地问到:
“这位就是从南朝来的郑王殿下?”
因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情况十分混乱,一夜之间经常就会出现一国覆灭、一国兴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吐蕃人信息不通畅,很难迅速得知这些变化和改动,于是他们干脆就统称从中原来的人为“南朝人”,以区别于北边的契丹、回鹘等少数民族国家。
柴宗训知道他们的这个习惯,所以也对尚义息的话并没有感到任何不解。
只是当听到尚义息称他为“郑王殿下”时,他的心里还是不由自主的蒙上了一层阴影。
尚义息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自从他离开宋朝的国境后,立刻就抛弃了赵匡胤送给他的这个“郑王”称号,该而继续以“周恭帝”的身份自称。
这一点,从他跟论悉伽等人讲话的时候,都以“朕”自称可以看出来。
在柴宗训的心目中,只要自己还在一天,大周就从来没有覆灭过,赵匡胤建立的“宋”,不过是雀占鸠巢、谋朝篡位而已!
但尚义息却明目张胆的称他为“郑王”,这是想对他表明:吐蕃只承认如今占据了中原广大腹地的宋朝,而不承认他柴宗训所代表的已经没落的周朝吗?
柴宗训脸色有些阴晴不定的看着尚义息,一时间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
这时候旁边有个太监看不过去了,弯下腰来客气但却充满了威胁似的对柴宗训说到:
“郑王殿下,我们大王在问您的话呢!”
柴宗训眼神微微闪烁,顿了片刻,终于昂起头到:
“我不是什么郑王,我是大周的皇帝柴宗训,是周太祖郭威的孙子、周世宗柴荣的嫡长子,也是大周朝正统的皇位继承人!”
大堂中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估计所有人都没料到,柴宗训竟然敢在尚义息面前用这么强硬的口吻说话!
这是在对尚义息表示抗议吗?
论悉伽看了看柴宗训身后,发现只有李筠一个人,得到了允许跟着他走进这间佛堂,所以他完全搞不明白,柴宗训这是哪里来的底气?
但出人意料的是,听到柴宗训如此激烈的言辞反驳,端坐在蒲团上的尚义息不仅没有生气,相反,他却反而笑了出来。
“有意思!”他饶有兴致地看着柴宗训,笑到:“本王听说,大周的小皇帝在皇宫当中被小太监给下毒,昏迷了好几天,然后醒来之后,就突然变得聪慧无比,而且成熟稳重,如今看来,这事儿难道是真的?”
柴宗训楞了一下,他也没想到,尚义息居然把自己打听的这么清楚。
他竟然连自己在皇宫中被人下毒,然后昏迷了几天之后才醒过来的事都知道?
虽然说吧,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一般汴梁城里的百姓都知道,甚至就连很多边镇的节度使也听说了。
但吐蕃毕竟消息落后,一般很少去打探中原皇朝的事情,尤其是后宫的隐秘,而且尚义息又一心礼佛,据说连国事都全权交给大相论悉伽了,他为什么会有兴趣去打探自己这样一个废帝的往事?
柴宗训觉得这里面有古怪,但一时之间却又看不透尚义息的心思,只得愣在那里,怔了好一会儿,才惊讶地问到:
“大王派人去打探过我的消息?”
尚义息哈哈大笑,甚至拍起了自己的大腿。
“我的陛下!”他也不知道是在调侃还是嘲笑般说到:“你带着三千多全副武装的人马,想从我的国家领土上经过,你觉得我会对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就放你过去吗?”
柴宗训闻言再次一愣,然后羞红了脸恨不得重重地给自己一巴掌。
这就对了,尚义息派人去查探自己的消息,确实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请!
换成自己,如果有一个他国的君主带着三千多人马,想从自己的领土上经过,自己难道不会去查一查这是怎么回事吗?
可恨自己一时间脑子没能转过弯来,居然忘了还有这一层,还以为尚义息是对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呢!
他的脸皮微微有些发烫,嚅嚅地朝着尚义息拱了拱手,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直到这时候,他身上才终于显露出一丝六岁孩童应该有的稚嫩和木讷。
好在尚义息对他也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他见柴宗训被自己说的脸色通红,表情有点儿尴尬,于是温和地朝他摆了摆手,对他说到:
“我的陛下,请先入座吧,本王今天还有很多好奇的事,想要向你讨教个清楚!”
柴宗训谢过了他,坐到旁边的另一张蒲团上,然后朝尚义息拱拱手道:
“不知道德赞大王有什么疑惑,想要跟我这样一个落难之人讨教?”
他自称“落难之人”,其实就是回应尚义息的那句“我的陛下”,因为这个称呼实在难以称得上是友善,尤其是当他在别人的地头上,不得不低头的时候。
他甚至都分不清楚尚义息这是在善意的调侃,还是在恶意的嘲讽。
不过尚义息很快就让他明白了,他确实没有恶意。
“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听说过,在佛教中,有一个术语叫做‘朱古’?”尚义息突然问他。
朱古?什么朱古,朱古力吗?
柴宗训一脸茫然,完全听不明白尚义息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