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41节
但这就是最大的表态了,上司到地方巡查,一般为了安抚地方官员多少都会给予几句夸奖,如果什么都不说,那就是完全不满意了。
几个当地官员都表情都有些不好,但他们都不如老儒生面色差,老人面色雪白,两股战战,几乎站不住。
会有如今局面或许也不全是他的问题,很可能故去的河南布政使主管水务,他管理别的方面,双方分了工,也可能老儒生匆忙接手还没准备。但作为一省父母官,这种事可以体谅,却不能原谅。
这位以仁善闻名的太子垂眸思索片刻后,直接抽出一份空白圣旨,现场罢黜老儒,又寻布政使司下属官吏一一问话后,调右布政使梁博舆代行政务。
青年将沾满墨汁的毛笔丢在桌上,示意跟来的署官将自己方才写就的圣旨拿下去誊抄,片刻后这份誊抄后的圣旨就会被快马送入应天府归档,届时这份调令便正式生效。
一般情况下,圣旨的签发程序是反过来的,不过太子此次出行,洪武帝为了方便他在外时候方便,大手一挥直接给儿子敲了几个空白圣旨,这才导致朱标使用圣旨的时候还得反过来送去备案。
当然,以洪武帝对儿子的信任,即便朱标不去做备案问题也不大,但朱标行事向来谨慎,绝不会在此事上落人口舌。
惨遭罢免的老儒趴伏在地,哽咽难言,青年叹了口气,令一旁站立的侍卫将老者扶起,低声道:“老先生先起,地上寒凉,莫要伤了身子。”
顿了顿,他又说:“罢黜一事着实万不得已,孤知晓事发突然你亦是措手不及,孤也可以留在这儿等你理顺政务再行汇报,但河南的百姓等不了你,封冻着的黄河也等不了你。”
青年眉宇间的柔软此刻已经被严肃取代,他虽未身着太子冕服,但一身贵气凌然逼人,眸光一扫,周围的官员全数低头,呐呐不敢言。
“防川之事乃国之大事,黄河一旦决堤所害不知凡几。王布政使已然殉职,他手头的工作必须有人接下来,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所以,孤不能等。”
朱标亲自动手,将邢浩头上的乌纱摘下,同时,他还摘了一个同样一问三不知的辅官的乌纱,将两顶官帽放在桌案上后,他看向梁博舆,这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冷汗。
太子对此视若无睹,他温和道:“你方才许多点子和想法说得都很不错,但是好用不好用还是得试了才知道,各地情况不同,还是要因地制宜。”
“喏。”这个刚升职却丝毫没有喜色的河南代省长虚汗一阵又一阵得冒,他的目光挪向桌案上放着的两个刚被摘下来的乌纱帽,总觉得一个不好,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也要加入其中了。、
呜,谁说太子仁慈和善的?都是骗子啊啊啊!
敲打过当地的官员后,一身锦袍的太子殿下领着一干侍卫离开了河南布政使司。
今年两月的时候黄河曾经决堤过一次,当时洪武帝紧急派遣了驸马都尉李祺前来赈灾。
李祺是韩国公李善长的儿子,又是洪武帝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政治资源颇丰,加上当时李家正处于风雨飘摇阶段,李祺做事相当卖力,因而大半年后的现在,河南人民的生活看起来已经大半恢复正常。
这点从街上的人数便可看出,较为贫穷或者是条件不太好的城市,街道上是不会有那么多人的,尤其现在还是冬天。
朱标听闻过一些贫困的地方到了冬天都是一家人窝在一个被窝里,谁要下床便将全家人的衣裳都给他穿,如此才能度过寒冬。
而在河南,这儿的民众面色颇为红润,衣裳看上去也是鼓鼓囊囊,还有不少人行来往去都提着各种纸包,显然是在采购年货。
朱标心头一动,拦下了一个面上带笑的妇人,问明此处糖坊所在,便领着手下向那儿进发。哪知道路刚走了一半,尚未能看清糖坊的招牌,便听一熟悉的声音说道:“这典韦挡在门口,以长戟顿地,贼人无一人敢从他面经过,纷纷自旁的大门离开意图追赶骑马逃逸的曹操。”
“此时围着典韦的尚有十余人,皆是以一当十的猛士,典韦见势不妙举起长戟左右而击,戟过矛断,阻挡者死伤无数,杀伤力着实惊人。然典韦此招为求突破,以攻代守,自己亦是中了十多道伤口,更糟糕的是他的长戟也在短兵相交之际折断。”
“见他受伤又断了武器,贼人自是没有放过他的道理,纷纷持枪而上,典韦见自己爱戟已断,心知不好,但他并未露出半丝惧色,反而趁着贼人欺他虚弱上前之机长臂一揽,竟是一左一右各自挟持一贼子,以人为武,重伤他人。”
在人群层层包围之处,一戴着小帽的黑皮小孩一甩快板,急声道:“典韦见此举惊得贼子谁也不敢上前,于是便意图以此法突破,他复行数步,杀敌熟人,自己伤势却愈加沉重,典韦心知不妙,前进几步后突然回转,那些兵士只见他矗立在营房大门前,瞠目怒瞪,竟无一胆敢上前。”
说罢,他长叹一口气,面上透出几分无奈和遗憾,只见小孩小大人版得摇了摇头,又道:“许久后,众人见这典韦只立在那儿并不攻击,便有人上前试图引他出招,这才发现原来此人已经伤重身陨。”
围观民众闻言均是发出叹息和遗憾,也不知道这小孩方才说了什么,竟有些感性的摸了眼泪。
偏偏小孩似乎觉得情绪还没有渲染到位,又补充了一句:“典韦,陈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力气过人,擅使双戟,为曹孟德护卫军将领。”
“他一生于千军万马中救过曹操三次,堪称勇士无双。只是在第三次,张绣先是派人偷走了他的一对长戟,又派百倍兵力相轧,典韦身中百余伤口,终是力竭而亡,然至死,他依然守在了营门前,为他的主公守住了最后的一道门。”
“在此一役,曹操的长子与爱侄均是殒命于此。一年之后曹操行军经过故地,想起爱将,仍是不由放声大哭,并设下祭筵,吊奠典韦之魂。”
他这话一结束,周围群众们的哭声更响,有一小孩更是被情绪带动得哇哇大哭,现场悲声一片。
小孩立在一个大木箱上,见状左右看看,有些迟疑地问道:“呃……各位乡亲,不知觉得这故事说得如何,可还有什么要修改之处?有没有描述单薄的问题?或是不够具体?”
民众的哭声于是更大了。
木白:= =
方才我说要讲故事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个态度啊,嘿呀,这是听完故事不准备买账吗?白嫖可耻啊喂!
见小孩眼睛越瞪越圆,眼看着就要跳起来踢人膝盖,太子轻笑一声,举起手冲着他的方向扬了扬,“阿白,这儿。”
想要帮罗老先生收集资料和群众反应,说故事说得口干舌燥却没有得到半分有效回应的木白眼睛顿时一亮,他左右看看,将现场交给了也跟着抹眼泪的阿土,立刻抱起弟弟挤出了人群。
“富贵哥!”木白在周围的几个锦衣卫无语的眼神中叫出了为首之人的名字,“你怎么来这儿了?不用执行任务吗?”
朱富贵轻柔一笑,将小孩被挤乱的小帽子摘下,又给他顺了顺才长到手指长的黑发,边重新帮他戴帽子边道:“已经没事了,接下来我要去给家中小辈采买些糖果,一起吗?”
木白看了眼怀中的弟弟,小家伙已经毫不犹豫得伸出了手爪子,脆生生又娇滴滴得喊了一声:“要吃糖糖!”
第52章
糖宝铺店如其名,是一家河南有名的糖果铺子。
这家店铺据说从宋朝起就已经开设在这儿了,足有三百余年历史,现如今已经算是本地的一张活招牌。
据说,当时的第一代老板是走街串巷的卖糖人,因为宋人嗜甜,加上老手艺人有些特色产品,渐渐地便有了名气,还引来了当时的仁宗皇帝的青睐,钦点其为贡品,因此很多有名的大臣都来他这个摊子上光顾过,因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如此,靠着大宋皇帝和臣子打出的名气,老手艺人很是攒了些家底,盘下了一间位置比较偏僻的商铺,平日里用来熬糖、卖糖。
酒香不怕巷子深,糖果的香气不亚于酒香,而且糖制品主要的售卖方式是沿街叫卖,或是在集市上摆摊,所以对店铺的位置也没什么太大的要求。
但运气来了你逃都逃不掉,斗转星移,等到了大明的时候,这处偏僻的小巷因为城市规划以及道路改建,居然成了当地的闹市区。昔日的小门面也几番扩建,成了如今的地标性建筑。
↑以上都是一伙人前往糖果铺子时锦衣卫们你一言我一语给木白做的科普。
别看这些人穿上制服拿起武器后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在私底下其实也爱听八卦,小故事一个赛一个的多。
木白一抬头,远远就看见了那所谓的“标志性建筑”。
恩,是挺标志的。也不知是哪一代的掌柜突发奇想,令人做了一个巨大的纸扎糖果放在屋顶。想也知道,这个巨大的纸扎会是当地多少小朋友的梦中情扎哦。
“所以你们也是来买糖的?”木白看了看跟在他富贵哥背后一遛快二十个兵哥,那圆眼睛中的【至于那么多人一起出来摸鱼吗?要吃糖找个人代购一下不就得了】不要太明显,从空气中都能读信息的兵哥们对这么明显的质疑只能视而不见。
他们也不想啊!
一群大老爷们跑去买糖,多娘们气啊,但是他们的保护对象硬是要去,他们能怎么滴?当然只能跟着啦。
嘿呀,太子也是,这家糖果铺放在河南是挺有名,但到底是民间小吃,还能好吃得过御膳房?
再说,实在要吃让下属出来采买就得了,何必亲自过来,想想等会要面对那一屋子女眷小孩的场景,兵哥们都要感到窒息了。
还没走到那有个巨大纸扎的店铺,木文就已经坐不住了。用木白的话来说,他家弟弟就是个小狗崽,那嗅觉真的很绝。
这一点可能是在秀芒村的时候练出来的。当初他们还没有跟着村长家吃饭的时候,可怜的木小文被逼着只能忍受他的手艺,小孩没法子,实在嘴馋,就经常在饭点时候溜达出去,嗅着别人家饭菜的香味下饭。
久而久之,木文的鼻子就练出了一门绝活——他非但能闻出谁家的饭菜香烧了什么,还能闻出用了什么香料,烧得好不好吃。
所以,木家兄弟出门时候,如果寻饭铺小吃摊都是开门放弟弟,跟着木文走,绝对不会踩雷。
而从现在木小文激动的小模样来看,那家糖果铺的糖稀熬得应是很不错。
木白稳稳搂住已经在怀中迫不及待想要蹦跶起来的弟弟,表情非常淡定。
但在外人看来,这对兄弟的模样着实有些惊悚。
大的那个也就过腰高,这个年龄的孩子手臂力气都不大,他抱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看上去已经相当勉强,那小孩还在他怀里耸动。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想象出下一刻小哥两齐齐摔倒的模样了。
小孩子亲亲密密那是他们不懂事,你一个大人也不懂事吗?要是孩子摔了怎么办?这么多人走在道上,万一谁一个没注意踩了一脚又要怎么办?
正义路人的眼神立刻刺到了紧跟两个小孩的青年身上,其中浓浓的谴责意味让太子不由摸了摸鼻子,他干咳一声,顶着群众热烈的眼神凑了过去,“阿白,要不让我抱抱阿文?”
木白抬头有些不解,他抱得挺好的啊,干嘛要麻烦别人?这真不是木小白对周围人的眼光不敏感,只是从小到大用这眼神看他的人实在太多了。= =
现在他长高了还算好一点,刚到云南的时候木白才多大一点,他抱着木文的模样在外人看来要多勉强有多勉强,要多危险有多危险,当时有无数热心人看不过去,想要帮他扛弟弟。
但彼时的木小文可没现在那么好说话,谁也别想把这个缺少安全感的小孩从他阿兄身上撕下来。
木白的当地口语之所以进展迅速,起初全靠帮拉起警报哭嚎的弟弟给人道歉,以及解释自己真的背得动弟弟。
到后来,每到一个地方都得来这么几回,久而久之,木白早就习惯了外人的眼光。
其实,在他稍稍抽条之后,兄弟两人的身高比拉长后会这么看他的人就少了很多,加上后来木文也会自己跑跳了,精力充沛,一般也不需要兄长抱着走。
今日是因为人多怕走散,所以木白才抱着的。
看了眼明明很无辜,却被周围人强烈谴责的新朋友,又看了眼熙熙攘攘的人群,木白犹豫了下,还是将孩子递了出去:“那个,麻烦你了富贵哥,文儿他有点沉……”
“无妨。”青年将木小文稳稳抱在怀中,动作熟练地给他换了个姿势让他坐在自己手臂上。这个姿势对于抱人的那个来说要比让孩子趴在肩膀上累得多,但是对小孩而言他却可以清楚看到前面的人,安全感十足。
能够清晰看到阿兄的木文小朋友对此点了一个赞。
木白收回手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兵哥有些扭曲的表情,这个神色他已经很熟悉了,每次他叫新朋友“富贵哥”的时候,他们都会露出这副模样。
就……他也挺能体会这些兵哥心情的。
作为一个审美正常的年轻人,在听到这位新朋友的名字那刻,木白的表情也和他们一样的僵硬扭曲。
他当时还以为是各地文化差异,待小心翼翼地确认了对方家里是汉人后,木白更是怀疑了下自己脑子里的传统思维模式是不是有问题。说好的汉人矜持、夷人直接呢?
直接给孩子取个名字叫“富贵”可还好?
尤其配上了新朋友的姓,天哪,朱富贵,三个字一听名字就能想到大腹便便的土财主样啊,而且还是那中多半为富不仁的类型。
这名字和这位锦衣卫的模样可完全不符。
朱富贵本人高挑,非但没有将军肚,看线条还有腹肌,而且他今年不过二十八岁,眉目英俊,未语先笑,看着十分和乐。
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蓄须,干干净净的下巴让人看起来更加年轻。
说起来这点也挺奇怪的,自家先生曾经传授过他基础的相面招数,其中就有一条是看胡子的。
汉人男子蓄须很有讲究,由于早些时候有人带了个“蓄须寄哀思”的节奏,于是,渐渐地,便有了父母亡则蓄须的传统习俗。
即父亲去世就要留上唇胡子,母亲去世则留下巴胡须,父母双亡则上下一起留,所以有些时候看胡子的情况就能判断这人的家庭情况,避免一开口就戳人家的伤处。
但也有意外,为父母留须除了寄托哀思之外,其实也有法,所以很多汉人在进入职场之后都会开始蓄须,以表示自己是成熟可靠的男人,上峰可以放心交给他任务的意思。
所以,朱富贵明明已经进入了职场却没有蓄须就很奇怪呀。
“啊,这个啊。”朱富贵本人对此的解释倒是很简单,“我家孩儿不喜欢,嫌扎手,所以我便没有蓄,等他能欣赏美髯之时再蓄也不迟。”
木白顿时大惊,觉得朱富贵一定是个一级棒的好父亲,不过他希望富贵哥家的小孩不要像他一样完全不能欣赏胡子,那富贵哥就注定要非主流了。
美髯公可是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审美主流,有一把漂亮又精巧的胡子绝对是人群中的焦点,男人们对打理胡子的热情程度绝对不亚于女人们照顾自己的脸
木白在昆明时候还遇到过在休沐日特地跑去集市采买染料染胡子的兵哥。不过因为天然染料固色时间短,而且胡子这东西着实不好上色,这些人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由此可见汉人对胡子有多上心。
顺带一提,木白完全不能接受胡子,他自己以后也绝对不会留胡子。因为在木白还没产生多少灵智的时候就曾经遭遇过小伙伴用它剃胡子这中事。
事情发生时候他还懵懂,后来想想那真是越想越气。
我可以接受你用我剖鱼,但绝对不能忍受你用我剃胡子!这是木白作为一个兵器类小妖怪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