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5章 说情
孙悟空手里拎着棒子冷笑,“寿星兄弟,那里来”?这一路上类似的情况他见得实在是太多了,每每刚刚降服妖怪,便有人出来制止他将妖怪杀死,不过之前连如来佛祖的舅舅都干掉了,南极老人星又能如何,这面子说不给也就不给了。
那八戒倒是有点怂,眼见南极仙翁过来,便放下了钉耙,准备先观望一番再说,像孙悟空那样扛着压力直接干死妖怪的胆子他可没有。
寿星陪笑道,“望二公饶他命罢。”他也曾听闻先前狮驼国发生的事情,人家连如来佛祖的面子都不给,他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软语哀求,同时心中颇为后悔,这原本是灵山的事情,我何必掺和,在自家洞府里依旧逍遥不好么?
小说中,南极仙翁还曾经在五庄观一事中帮了孙悟空他们一把,暂且拖延住了镇元大仙,可现如今,五庄观的事儿被沈隆一手摆平,可没给他留下卖人情的机会;所以孙悟空的语气便冷淡了不少,“老怪不与老弟相干,为何来说人情?”
寿星笑道,“他是我的一副脚力,不意走将来,成此妖怪。”说罢一缕寒光罩住国丈,“孽畜!快现本相,饶你死罪!”那怪打个转身,原来是只白鹿。
寿星将他的蟠龙杖拿起来,“这孽畜!连我的拐棒也偷来也!”那只鹿俯伏在地,口不能言,只管叩头滴泪。
那比丘国国王脸色愈加苍白,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宠信的爱妃竟然是个妖怪,还是因为自己被国丈给绿了,小白龙带过来的那几根鹿毛他可没忘。
那寿星陪着笑脸站在那里,就要讲白鹿带走,沈隆却抬手拦住,“仙翁说笑了,此怪是在比丘国犯下的罪过,理当接受比丘国百姓审判,你又有什么资格宽恕与他?你就算能宽恕,最多也只是宽恕他私自下界的罪过,可他在比丘国搜集小儿,准备用小儿心肝炼药的罪过可不是你一句话就能交代的!”
说到后面,沈隆的话越来越严厉,那寿星还想辩解一二,却不料沈隆的语气愈加严肃起来,盯着他质问道,“你如包庇与他,莫不是这药不是给国王炼的,而是给你炼的?”
“长老说笑了,长老说笑了!”慌得寿星老儿连连摆手,这么大的罪名他可扛不起,“我早已修行得道,与天地同寿,又何须这般药物延寿?”
“既如此,为何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总少不了你?”不光是蟠桃宴,小说里你还蹭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来着,“再者说了,这白鹿既然是你的坐骑,那么他的药方是从那儿来的?定然是从你那儿得来的吧?你为何还藏着这种伤天害理的方子?”
“师傅,俺看去拷问这白鹿精一番,几棍子下去,不怕他不说实话!”孙悟空提溜着金箍棒走到白鹿精身边,就要琢磨从那儿下手!
“长老,我怎敢做出如此事来?且看在昔日的份上,绕过他这一遭吧!”南极仙翁瞅了瞅孙悟空手里的如意金箍棒,他虽然地位崇高,法力精深,可先前如来佛祖、文殊普贤都没有从孙悟空等手中救回人来,想硬来怕是不行,既然如此就只能攀人情了。
“昔日你母生你之时,却是我去报信来着!”这寿星老儿和唐三藏还真有一番瓜葛,当年唐三藏的母亲满堂娇被刘洪掳去。
临生产的时候便是南极仙翁报信,“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
如此才有了满堂娇将唐三藏顺水放下,流落至金山寺,被法明和尚捞起,取名江流儿,教其佛法,成就一代名僧的经历;咦,这唐三藏也是金山寺出身,为毛他不会大威天龙啊?
沈隆闻言沉默片刻,然后缓缓点头,“确有此事,既如此我当承你的情!”听闻此言,南极仙翁面露喜色,可惜沈隆下一句话便让他的笑容凝固了,“那么,我便不问这方子的来历,也不追究你放坐骑下界的罪过!”
“然则,我可不欠这白鹿的人情!”你要说我欠你的人情也就罢了,唐僧留下的恩怨我也认,只不过这白鹿精我可绝不会放过,“而且,他所犯下的罪孽也于我无关,要想宽恕与他,须得比丘国上下同意才行!不如你去问问那些被他抓走孩子的人愿不愿意宽恕与他?”
“长老不是已经将那些孩童保护起来了吗?既然这些孩童无事,那边算不得罪过!”南极仙翁来的时候已经从六丁六甲、五方揭谛、护教伽蓝那里得知了消息,搞不好还有可能直接就是那些人给南极仙翁报信,他才能及时赶来。
“仙翁说笑了,若不是我等阻拦,这些孩子恐怕早就被害了!再者说,犯罪未遂或许可以稍减一等惩罚,却不可完全赎罪!”沈隆冷笑道,犯罪没成功就可以完全无罪,那有这么便宜的道理?
沈隆看向朝中文武百官,“大理寺、刑部官员何在?在比丘国,如此所为该判何罪?”
还留在大殿上的群臣纷纷把目光落在大理寺和刑部官员的身上,他们脸色愈加苍白,天山的神仙起了纠葛,他们如何敢牵扯其中?有的闭口不言,装作自己不是大理寺和刑部的人,有的干脆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但偌大一个朝廷,终究还有那么一两个忠义之辈,国丈在比丘国倒行逆施,早有人对此不满,于是一名刑部侍郎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说道,“国丈此举可归为采生折割,指以妖术惑人,为采取生人的耳目脏腑之类而折割其肢体;此乃十恶不赦之罪也,凡采生折割人者,不管受害人已死或受伤,首犯当凌迟处死,从者皆斩,妻子隐瞒不报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