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水坡之战
杨安儿本来也没有想做那么绝,可是他知道在汉军之中,是不允许出现草莽英雄的,如果下面的兄弟惹出乱子的话,最终还是自己这个带头大哥来背锅。况且,妹妹杨妙真要服侍陛下,自己就是皇亲国戚,是要走上上流社会的,进入权力阶层,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给政敌留下把柄呢?
眼见下面的兄弟们都安定下来了,杨安儿道:“机会我已经给大家了,既然都不愿意走,愿意留下来成为汉军将领,那么我们今后就为大汉子而战。我们这次要拿下淇县,注定是要和金军正面交战的。他们骑兵,我们是步兵,在机动性上,我们很吃亏。但是金军要运输粮草辎重,因此只要是我们提前布局,完全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我们主要是打的巧妙一点,来大家跟着我看地图。”
杨安儿是个杀伐果断之人,既然决定留下来,去攻打淇县,就一定要旗开得胜,证明自己的手下能在汉军之中立足。
淇县是一个县城,城池不大,城中驻扎着三千投降金国的宋军,都统方真也不是什么英雄人物,金军还没有杀到的时候,就早早的投降了。现在的淇县,还驻扎着两千契丹勇士,虽然同样是投降金国,可这两千饶战斗力可就强悍多了,况且这是两千骑兵,机动性很强,可以很好的保护粮道不被义军骚扰。
一直以来,契丹骑兵在千夫长萧勒率领下负责保护粮道,而那三千已经不再是宋军的宋军负责守护城池。
杨安儿指着地图道:“五后,将会有一支五千饶金国辎重队伍途径淇县,而萧勒也一定会提前在粮道上巡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吃掉萧勒这两千骑兵,然后再拿下城中的那股敌人,最终把五千金军困死在淇县县城。”
想要拿下两千骑兵,也绝非易事,只要是有人跑出去,向淇县县城通风报信,想要骗开淇县县城大门可就难了。况且,如果向周边的耀县,辉县金军求助的话,问题也依旧麻烦。
契丹骑兵巡视的粮道中间有一段叫做西水坡,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聚集地点,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而中间有水草,是骑兵休整最好的地点。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契丹骑兵引到西水坡,这点是此战的关键所在,杨安儿对郭方三道:“到时候,你就率领一千士兵化装成义军,主动把行踪暴漏给契丹兵,然后就开始往西水坡撤退,一边撤退,一边抛弃一些金银细软,要给契丹兵一个错觉,那就是西水坡会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只要是这群家伙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金军一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是在战利品分配上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在战事顺利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不妥,一旦战事不顺,所有的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金国是从奴隶制转化过来的,尤其是军事制度始终还是原来的奴隶制,一直以来所向披靡,也就没有汉化过,始终是这套古老的军事制度在运转。最典型的就是,战利品,像来都是根据军功,由金国贵族进行分配,表面上看很公平实际上,那只是针对女真勇士,对于那些契丹人,渤海人,奚族人,辽地汉儿,高丽人,投降过来的宋军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基本上战利品和他们没有关系。
之前,金军横扫下,那些附庸军,签军不敢表现不满,可是在金军不断被击败之后,那种不满情绪就越来越多。
萧勒是奚族贵族,只不过是旁支而已,出身谈不上好,再加上投降金军之后运气不济,似乎好几场惨败这个家伙都参与了,也就从原来万夫长降成两千千夫长,麾下上万军队,也就变成只剩下两千多点。
尽管看不到未来,可是萧勒依旧有着辽国贵族的骄傲,压根瞧不起宋军,所以在战场上这个家伙以及麾下的契丹勇士,一直都是奋勇杀敌,只不过这些英勇,由于运气不佳,并没有办法转化成战功,也捞不到战利品,久而久之,萧勒也就失去斗志。
将军带兵,一方面是将军的个人威望,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战利品的奖赏了,要知道没有战利品做奖赏的话,下面的士兵是不会卖命的。
百夫长耶律长在对于萧勒的不满越来越重,这个家伙贪财好色,尤其是在女人身上的开支很大,之前倒没什么不妥,试问下有几个男人不好色呢?现在金军失去看昔日锋芒,战利品越来越少,耶律长在这个的百夫长钱就不够用了,老婆不是在抱怨,而是在偷人,而偷的这个人正是萧勒的亲弟弟萧开,这就让耶律长在对萧勒从不满逐渐变成了仇恨。
这一,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契丹士兵依旧在粮道上巡视,两千饶对队伍稀里哗啦的拉出两里地远,这早就不奇怪了,毕竟契丹士兵的军事纪律本来就很差,在投降金军初期,还被金军严格要求,后来就逐渐松垮下来,尤其是在这一次汴梁城之战时,战术纪律就更加松散了。
耶律长在骑着马无精打采地在前面带队,他不想打仗了,想捞一笔钱然后往西北走,希望能够逃到万里之外的西辽,毕竟哪里才是契丹饶国家。
远远的几个斥候纵马前来,领头的斥候头目见到耶律长在,就急忙禀报道:“百夫长,前面不远处有一支宋国义军队伍,大概也就是一千人左右,看样子有很多物资。”
一听到物资的时候,耶律长在的眼睛就直了,接下来的话也懒得听了,他举起马鞭大声喊道:“兄弟们,走抢钱去。”
对于这些穷怕聊契丹士兵来,听到抢钱去时,就好像是光棍汉看到寡妇似的,一个个两眼放光,不用指挥就纵马上前。
一边往前冲,一边高喊抢钱去。
前面的士兵往前冲,后面的士兵也就跟着往前冲,毕竟这群契丹士兵都很穷,都想捞一笔钱。即便是在最后面的萧勒也听到了,他压根就不把宋军放在眼里,至于义军,在这个家伙眼里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管有多少都阻挡不了自己麾下的骑兵,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默许士兵向前冲。
义军,果然是义军,一看到契丹骑兵冲过来了,这群家伙就慌神了,一个个拼命地朝前跑,很多的物资就落了下来。
东西倒是不少,可值钱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耶律长在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群胆如鼠的义军肯定是带着值钱的东西逃窜,想要捞到钱,就必须追赶下去。
郭方三在义军之中,有逃跑将军的绰号,这个家伙带头鼠窜,压根不用演戏,简直就是本色出演,在他的带领下,这一千士兵拼命地朝西水坡逃去。
一边逃,还一边时不时地把铜钱,银子等贵重物品散落到地上,数量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穷疯的契丹士兵来,蚂蚁大腿也是一块肉,一个个拼命地捡,拼命的抢。
丢弃的金银细软越来越多,距离西水坡就越来越近。
郭方三知道是时候了,要是不释放大招,很难把契丹士兵引下西水坡,于是就下令士兵,把贵重物品朝下扔,顺便,兵器也扔掉。给人一种错觉是要逃命,什么东西都不要了。
耶律长在隐隐约约看到西水坡内应该有数千义军的样子,人不是很多,可是箱子却很多。这就给这个家伙,武先想象空间,他的反应是遇到了义军的运输部队,看样子今要发财了,为了更多的掠夺财富,这个家伙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义军’面对紧随而来的契丹骑兵,吓得四散奔逃,东西也不要了,兵器也不要了,跑起来十分的慌乱,那狼狈不堪的架势是崩盘时最常见的反应。
很多箱子朝西水坡的中央滚去,有两个密封不是很紧的箱子竟然在滚动的过程中碰到石头撞开了,里面滚落出铜钱,银元宝。
发财了,这个词就像是毒药一般,指引着契丹勇士朝前冲,那飞蛾投火的架势,十分的壮观。
抵抗,在靠近西水坡底部的时候,契丹勇士终于遇到林抗,正是因为这股顽强的抵抗,才使得契丹士兵认定有打量的财富在下面的箱子之中,要不然这些胆如鼠的义军也不至于不要命地反抗。
挖到宝藏了,这下子,契丹士兵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前赴后继地往前冲。
义军没有了之前的四散奔逃,而是在奋力抵抗,用弓箭开始还击,躲在大箱子后面,不断地用弓箭反击,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
演戏就是要做全套,负责西水坡底部防御的是黄三郎,这个家伙率领的五千士兵就是要用顽强的防守拖住契丹士兵,一直到把这两千契丹士士兵都引进西水坡为止。
西水坡这个地方地形很奇怪,那就是底部有一个看上去不是很大的水塘,但是水却很深,很深,没有船的情况下,压根不可能从这里通过。水塘之外只有正面方圆两里的地方可以进入,其实就是一个布袋形状,只不过从外面看不出来而已。
契丹士兵不断地钻进布袋,等萧勒的后军进入西水坡之后,合围战就开始了。
这一战,大汉子给了杨安儿两万步兵,一万骑兵,也算是给这个大舅哥一个支持,希望杨安儿可以旗开得胜,能够建功立业,之后可以在汉军之中站稳脚跟。
杨安儿面对两千契丹骑兵,他不想动用骑兵,这次西水坡之战,可以是清一色额步兵,这两万步兵是杨安儿的老部下,也算是亲兵。
数千步兵在西水坡底部利用弓箭死死地缠住契丹骑兵,剩下的一万多步兵从外面实现合围。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杨安儿把一万骑兵放在西水坡的外围,来猎杀漏网之鱼。
西水坡的外围还不是很陡,越往下越陡,契丹勇士朝下冲锋的是速度很快,可是想要后撤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底部的坡度太陡了,骑兵上来的时候很费劲,速度就慢了很多,这种情况下,骑兵的机动性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随着杨安儿的一声令下,西水坡之战全面展开,漫山遍野的汉军把不到两千的契丹士兵死死地困在西水坡底部,血腥而又残酷的遭遇战拉开序幕。
一直以来,杨安儿的骄傲,被契丹勇士狠狠地踩在脚下。他麾下的两万大军是契丹士兵的十倍,而且是占尽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依旧不是被杀的节节败退,实力差距太悬殊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杨安儿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不是杨安儿的错,整个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义军都是偷袭金军的股部队,以绝对人数优势碾压对手。真正的上千骑兵断地遭遇战,实话,只有被屠宰的份,这群没有经过样额训练的义军,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便是几万,十几万,正面遭遇骑兵,依旧会遭到无情的碾压,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迅速崩盘,四散奔逃。
曾经十七个金国骑兵追着两千宋军打,那要是经过训练的宋军呢,换成义军就更加溃不成军了。
尴尬了,这一战,这样打下去,最终是会获胜,可伤亡会太大,伤亡四五千的情况下获胜,回去如何交待?
杨安儿知道扛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下令骑兵参战。
这一万大汉铁骑是都统制曹宇率领,他是曹家的旁系子弟,骁勇善战,是战场上一步步爬上来的,这次出征,存粹是帮忙。尽管如此,还是受到了陛下的接见,接受陛下的指导。
一万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冲杀下去,看到是大汉铁骑的时候,萧勒绝望了,知道这一战是百分百不可能冲出去了,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
一个时辰的战争,两千契丹勇士伤亡过半,而已经损失也将近三千,而大汉铁骑几乎是零伤亡,主要是他们以泰山压顶之势冲下去的情况下,契丹士兵选择了投降,没有硬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