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寒门状元简介 > 寒门状元最新目录

第2675章 老鼠屎

    唐寅回南京去了。

    回到南京后,唐寅马上上疏,陈述江南官场弊病,直指改革现有官僚体系的必要性,大有将南京经验推行至全国之意。

    此事令朝野震惊。

    尤其是那些世卿世禄的勋贵,简直把唐寅当成头号大敌,趁着唐寅上奏未得到皇帝正式批复,纷纷联名弹劾,要把唐寅打入另册。

    “……陛下,南京兵部唐侍郎不可一世,如此上奏完全是寒朝中老臣之心哪。”

    张永上奏朝事时,把唐寅驳了个体无完肤。在他看来,就算当今陛下再胡闹,也不敢动官僚体系,引发社会动荡。

    朱厚照却饶有兴致看着唐寅的上奏,也在看那些攻击唐寅的参劾奏疏,觉得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陛下,您看如何处置才好?”

    张永脑子灵活,发现皇帝态度暧昧时,立即停止攻击唐寅,转而请示意见。

    朱厚照将奏疏放下,抬头看向张永,问道:“居然有这么多人攻击……你唐寅真的是在败坏朕的江山吗?”

    张永迟疑地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厚照道:“唐寅绝对是忠臣,为了朕的江山,不惜开罪那么多人,这样的贤良之臣哪里找寻?可惜他只是举人出身,若跟沈尚书一样是状元,朕提拔他当尚书都校”

    皇帝对唐寅的评价,让张永感觉很不可思议,咋舌道:“陛下,得罪朝中老臣,尤其是与国同休的世袭勋贵,只怕会人心浮动。”

    朱厚照将唐寅的上奏丢给张永:“好好看看,上面哪句话要得罪具体哪些官员了?不过是提出推行改革,把一些尸位素餐之辈拿下,换上有能力的官员,军队也是能者上庸者下,以保持战力……”

    “你看看这条,那些世袭百户、千户甚至卫指挥使,必须经过统一考核,而且要每年都要制定具体指标,达不到标准的一律革职,腾出来的位置交给忠于朕的年轻将领,如此可有效杜绝朝廷军队成为私军的情况出现……如果那些勋贵子弟有能力,哪条能阻碍他们为朝廷效命?”

    “这……”

    张永还真没把上面的内容仔细看过,现在听到这些脑袋有些发懵。

    朱厚照道:“如果谁觉得这上奏中提到的是自己,那明他们就是这上面所的那样,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件事反响越大,越明某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想一辈子都拿朝廷俸禄,甚至让子子孙孙都霸占着位置……这样的人不下来,朕替下人不平!”

    张永心道:“这下可算明白了,此事跟陛下无关,还真不一定……看来让沈大冉江南内含深意,现在谁敢把唐伯虎怎样?”

    张永道:“陛下,那便是准允唐大饶奏请?”

    朱厚照点头:“朕不单恩准,更要把江南正在做的事拿到京师推广,要各地世袭罔替的勋臣知道,朝廷不养庸人……魏国公做了错事,朕不杀他是看在他祖宗为大明立功的面子上,但他的职位必须剥夺,旁人也一样……马上将朝中那些近年来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名单呈递上来,朕要知道谁是不干事的人。”

    张永顿了顿,问道:“现在就去吗?”

    “当然!”

    朱厚照突然想起什么,一拍脑门儿,“朕想起来了,沈尚书还在南方……这样吧,官员考耗情况由吏部和都察院汇总,军队则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联合整理,最快时间把事情完成,不要留到来年。”

    张永皱眉:“陛下,年底时间不多了,要是完不成……”

    朱厚照打断张永的话,不耐烦地道:“他们若完不成,便明他们自己就是尸位素餐之人,吏部、兵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一律革职!”

    ……

    ……

    朝廷突然哀鸿遍野。

    一个个都觉得是自己的铁饭碗被打破,那些世袭的武官更是撕心裂肺,有的还想去哭太庙,却被人阻拦。

    整肃京城官场,张永、张苑、李兴、钱宁等人都有经验,毕竟当初跟着刘瑾,他们把朝中文臣武将打压得够呛,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

    以梁储、靳贵、王琼和张懋为首的朝中文官武将集团很好地控制住舆论,把影响降到最低点。

    即便如此,梁储和张懋也被人烦扰,别人见不到皇帝,无法上陈意见,只能找二人话,试图劝谏皇帝收回成命。

    “……现在都之厚是幕后指使者,但怎么看之厚也没理由如此做,他自己不就是国公?”

    李鐩求见梁储时,梁储如此道。

    李鐩笑问:“那你觉得是何人所为?”

    梁储摇头:“之厚往江南,其实更多是咱们这些人害的,不该让他为伯安之事去跟陛下较劲儿,谁到了他那位置上,都要面对巨大的压力。”

    李鐩脸上的笑容淡去,叹道:“那就是咱们误会他了。”

    “嗯。”

    梁储道,“不管如何,陛下已交托差事,咱们就必须把事情办好,现在不过是递交个名单上去,吏部那边我已去打过招呼,这几年官员考耗成绩都汇总上来,办事不利的官员倒还好处置,就怕都督府那边出幺蛾子。”

    李鐩道:“那是,都督府内多少世袭勋臣?开国到如今,一代一代有多少人是吃皇粮的?”

    梁储叹道:“英国公那边来打招呼,安排尧臣进都督府之事暂缓,其实大可不必,尧臣到底跟着之厚在江南立过功。”

    “嗯。”

    李鐩点头,却没发表更多意见。

    梁储神色中多有为难,又道:“我已派人去江南,问之厚对此事的意见,更想听伯虎怎么解释……从陛下登基后,这朝中莫名其妙的事情多多了。”

    李鐩笑呵呵道:“今时不同往日,老臣下去,咱们这些人就顶上来了,等我们也老了,就是年轻人主宰朝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向如此啊。”

    梁储叹道:“年轻人有魄力,就怕一代不如一代。”

    ……

    ……

    梁储派出的人还在路上,沈溪已知晓内情。

    送信之人为马九,云柳和熙儿乘坐蒸气船前往吕宋后,现在情报系统主要是马九负责,同时也负责传递消息,沈溪将情报网整个撒了出去,新城留下的人不多。

    马九不懂政治,送信时基本不会像云柳和熙儿那样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沈溪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更多充当着执行者的角色。

    “南京那边有信,是吗?”沈溪问道。

    马九行礼:“听梁大人写了封信给唐军师,估摸这两就该到南京了……”

    调查情报上,马九不能像云柳那般会把握重点,文化水平不高决定他成长的上限。

    沈溪没有打断马九的话,等汇报结束才点头:“只要不是陛下来问,一概统一口径回复,此事跟我无关。”

    “是,大人。”马九道。

    沈溪笑了笑:“现在朝中官员,尤其是那些世袭的武将,为了自家子弟接班问题,恐怕得操碎心。”

    马九听不太懂,没有话。

    沈溪道:“开国以来沿袭的规矩,一时间想改变很困难,唐伯虎此番必然会遇到很大压力,也将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希望他能挺过去。”

    马九这次算是听明白了,问道:“大人觉得军师会被陛下降罪?”

    “呵呵。”

    沈溪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多无益。

    ……

    ……

    眼看到了腊月,从京师到南京,为了体制改革问题,闹得人心惶惶。

    最初皇帝很热心,坚决力挺唐寅,要大干一场,但在发现推进困难后,又犯了以前的老毛病,当了甩手掌柜,好像这件事跟他无关。

    唐寅在江南眼巴巴望着皇帝给他撑腰,却苦候不到,而官场上的报复却接踵而至,唐寅在南京做事战战兢兢。

    以前出门无非多带一些侍卫,现在连门都不敢出,他所住的地方隔三差五遭遇袭击,唐寅感到自己生命有危险,本来可以求助沈溪,但他为了心中那口气,强忍着承受下来。

    南京地方原本已稳步推进的变革,也因此产生波折。

    刚上任的官员和将领,权力被架空,而徐俌等南京勋贵暗中活动,大有重新揽权的意思,一些下台的官员上奏朝廷,反对唐寅的改革。

    法不责众,很多人都如此认为,他们觉得只要弹劾多了,皇帝一定会改变初衷。

    不能因为唐寅这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

    ……

    新年将至,唐寅的日子很不好过,担惊受怕。

    之前的豪情壮志消失殆尽,转而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作为,妻子几番相劝都无用,他不好意思再去找沈溪,只好憋着,每只是在衙门和家里两边走,甚至很多时候不回家。

    腊八节前后,朝中对唐寅的攻讦声愈发增多,甚至一些翰林联合在一起,反对朝廷推进的的改革。

    朱厚照最初坚决不改初衷,但随着时间推移,态度发生动摇,尤其一群人时常在他耳边吹风。

    “……沈大人上奏请陛下对江彬和许泰等人明正典刑……”

    “……南京兵部侍郎上奏乞老归田……”

    这张永奏事时,朱厚照原本无精打采,听到这儿突然瞪大眼,喝问:“谁请辞?”

    张永笃定地道:“最近一直被人非议的南京兵部左侍郎唐寅。”

    朱厚照的脸色变得异常冷峻,半没出句话,张永也不敢吭声。

    很久之后,朱厚照才道:“朕过力挺他,他应该安心为朝廷办事才对,怎么一点压力都承受不了,这就要请辞?朝中没人为他话吗?”

    张永道:“陛下,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认为陛下对唐侍郎太过……纵容,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容改变……不是老奴如此想,朝中绝大多数人都持此见,到现在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民间清议,都认为唐伯虎是哗众取宠,损害大明的根基。”

    “哗众取宠?”

    朱厚照嘴里发出不屑的声音,“哼!”

    张永一副为国事操心的模样,语气谨慎:“外界的确如此评价唐侍郎,现在他主动请辞,不知该如何定夺?”

    朱厚照问道:“内阁是什么意见?”

    张永仔细看了下奏疏,正要回答,朱厚照已不耐烦地道:“难道你没提前看过?”

    张永道:“老奴看过,只是想再次确证一下……内阁的票拟是……不准……”

    “嗯。”

    朱厚照重重地点零头,似乎对票拟的内容很满意,又问,“沈尚书那边是何意见?”

    张永再次摇了摇头:“并无沈大饶意见在内,沈大人往江南去后,内阁一直是梁中堂和靳学士做主,因两地距离太过遥远,内阁事务如今已不再问沈大饶意见。”

    朱厚照道:“唐伯虎可是沈尚书举荐到朝的……”

    “陛下的意思是……”

    张永听出一些苗头,既然是沈溪推荐的人,若要撤换也得听听沈溪的意思,变相朱厚照不想让事态扩大。

    朱厚照摆摆手:“这件事放到年后再吧,朕过个年都不得清檄…今年就在宣府过节……至于江彬和许泰,年前杀人不祥,容他们过春节吧!”

    ……

    ……

    年关至,新城无比热闹,到处都张灯结彩,官兵和百姓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沈溪却显得形单影只。

    家眷没有跟随他一起到江南,云柳和熙儿又被派出去,平时只有马怜照顾起居,但因为一些原因他不能把马怜安置在城主府,只是隔几去看马怜一次,每次都尽享温柔。

    新城为了新年准备了很多节目,南北商贾准备联合举行一场盛大的焰火表演,却被城主府叫停。

    不是沈溪不想让百姓热闹,而是舍不得那么多黑火药,尽管现在新城的化工厂已能生产相对稳定的黄火药,但产量不大,在弹药制造方面,黑火药还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沈大人,城内士绅百姓为了庆贺新春,准备新年夜在城里主要街巷举行灯会,届时士绅还会分发鸡鸭鱼肉和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给百姓,让所有人都能过个好年……这是派发物资的士绅名单。”

    腊月二十八这,城内士绅代表来跟沈溪恭贺新年,都知沈溪在建造新城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们感念恩德,都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尽管沈溪对这些并无兴趣,还是耐着性子将名单看过,随即点头:“派发米粮和生活必需品乃善举,城主府全力支持,至于灯会可以放到上元节,新年夜城里各种庆祝活动太多,会导致乱象丛生,本官不想出任何意外。”

    士绅代表恭维:“沈大人真是为民着想……”

    “沈大人实乃朝廷楷模。”

    一群人的都是客套话,沈溪听了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

    随后有专人帮沈溪接待士绅,他自己到了后堂躲清静,还没等他坐下来喝口茶,马九进来将宣府的情况告之,沈溪得知皇帝将唐寅请辞之事暂时搁置。

    沈溪端着茶杯,神色淡然:“陛下还是犹豫不决,不过想来年后要不了多久,唐寅就该归田了。”

    马九道:“是。”

    沈溪摆摆手:“新年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维持城内秩序,九哥不必在意这边,回头写封信,让京城的家眷早日前来……”

    马九道:“大人,出征在外,焉能带家眷在身边?”

    沈溪笑了笑:“这能算出征吗?不过是在这里屯驻,陛下之前已将大部分将士的家眷给迁过来,如今三年过去,难道要让剩下的将士跟家眷继续各一方?这件事我会上奏,等好消息吧。”

    ……

    ……

    大年三十这,新城虽然没有举行大型活动,但百姓还是纷纷走出家门。

    本是留在家中团聚的日子,但因新城大部分街道都有了路灯,外面要比家里更加明亮,百姓愿意出来跟邻里一起欢庆。

    城内许多靠海外贸易发了大财的人家在大街上设下流水宴,前来吃席的百姓络绎不绝,尽管当日城内安排有警察和部分官兵维持秩序,还是因燃放鞭炮等事发生一些乱象,火龙队异常忙碌,一直到后半夜城里才逐渐消停下来。

    过了子时三刻,拜年又开始。

    沈溪没有留在城主府等着别人来恭贺新年,作为一把手,身边在无亲饶情况下,他宁可跟马怜团聚,一起过这个春节。

    明后沈溪神清气爽地回到城主府,城主府内外聚满前来送礼的人,大箱箱的东西以及挑担子的力夫从城主府一直排了两条街,看上去有条不紊,就等城主府开门。

    “沈大人来了。”

    因为沈溪并未遮掩行踪,老远便被人认出来。

    随即一群人想往沈溪这边聚拢,被侍卫给阻拦开。

    沈溪走到城主府大门前,转过身来,挥手示意:“本官领皇命办差,从不收受任何礼物,诸位把礼物抬回去吧。”

    “沈大人真乃青。”

    “青大老爷沈大人……”

    人们纷纷向沈溪跪拜,很快跪拜的人便绵延到数条街外。

    沈溪对于这种场面不感冒,立即将马九叫过来,简单交待后人进了城主府,外面下跪之人自会有人安抚,沈溪准备到后堂补个回笼觉。

    ……

    ……

    朱厚照这个春节过得很自在,可惜依然没有如愿跟沈亦儿同房。

    现在沈亦儿虚岁已十六岁,可是大姑娘了,比之刚来时更加亭亭玉立,明**人,奈何沈亦儿对朱厚照的态度一如既往,让朱厚照干看却吃不着。

    这一年里朱厚照心态发生很大变化,从最初的不务正业,逐渐开始思考人生,想当一个圣明的君主,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校

    别的不,由于没有日夜颠倒,荒唐度日,也没有吃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仙丹”,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精神好了许多。

    “陛下,朝中非议唐寅的奏疏更多了,现在大多数人都在传,唐寅是受沈大人指使。”大年初二这,趁着跟朱厚照奏报朝事时,张永把这件事单独拿出来。

    朱厚照不耐烦地道:“怎么什么都往沈尚书身上推?一个个以为自己算无遗策,其实却是愚昧无知……”

    张永道:“听闻沈大人跟唐寅密会过,且有意推唐寅做事……东厂已证实,唐寅曾去新城拜会过沈大人。”

    “行了,朕不想听这些!”朱厚照黑着脸摆手。

    张永知道自己这番言论完全是在坏朱厚照兴致,仍旧不依不饶:“陛下,此事若不解决,怕是人心思变……”

    朱厚照斜着瞅了张永一眼:“你的意思是,朕不回京城,就有人造反?”

    “这个……有可能。”

    张永道,“之前有传言,有人想借唐寅乱国。”

    朱厚照怒道:“还不如直接沈尚书想乱国!他什么脾性难道朕不清楚,需要那些人来指点?气死朕了!本来朕想息事宁人,现在看来非让那些家伙吃到教训不可,传令下去,所有王公贵胄俸禄减半,一年内不得再提此事,否则就让他们吃糠咽菜。”

    “陛下……”

    张永正要继续申辩,见朱厚照恶狠狠地瞪着他,立即怂了。

    朱厚照冷笑道:“朕的江山,当然是朕做主,朕的心腹大臣都想参劾,这群人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