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受不了这委屈
珍宝?
一听是珍宝,苏程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他在心中不断的猜测,到底是什么珍宝呢?
姚公公端着个蒙着红绸的托盘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好似生怕不心摔坏了托盘里的珍宝。
看到姚公公心翼翼的模样,尤其看到皇帝那一脸肉疼的模样,苏程心里尤为期待。
皇后娘娘笑道:“这可是陛下的珍爱之物,因为你年轻,又无战功,不好升你的爵位,于朝中也无资历,也不好直接授予你官职,所以才忍痛割爱将这件珍宝赏赐给你。”
对做官什么的苏程兴致不大,当官就得干活,哪有整花酒地来的舒服?
所以他觉得被皇帝赏赐珍宝也挺好的,不别的,至少也能当成传家之宝不是。
李世民忍着肉疼道:“快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苏程带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缓缓掀开了红绸,顿时就愣住了。
只见托盘里郑重的摆着两只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玻璃杯!
没错,就是两只玻璃杯!
还不如超市里两元一个的玻璃杯精致!
苏程呆呆的站在玻璃杯前,耳边还传来李世民肉疼的声音:“怎么?喜欢吗?这可是来自西域的琉璃杯,难得的是一点瑕疵都没有,品相千中无一,晶莹剔透,价值连城,堪称传家之宝啊!”
听着李世民那肉疼的声音,苏程努力的忍着,生怕自己哇的一声哭出声。
我特么尽心尽力的搞出了水泥,为大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堂堂皇帝就赏赐两个只值两块钱的玻璃杯?
“苏程,你怎么哭了?”皇后娘娘诧异的问道。
苏程两眼含泪,我特么受不了这委屈!
“臣太感动了,只是这既然是陛下的心爱之物,臣好意思收下。”苏程一脸感激道。
“琉璃杯虽然珍贵,却不及水泥之万一,苏程,这是朕对你的封赏!”李世民正色道。
你倒是封赏个真正的珍宝啊!苏程低声道:“琉璃杯既然是陛下珍爱之物,臣岂能夺陛下所爱,要不陛下您换个别的?”
李世民一脸肉疼的摇头道:“不,你立下了大功,琉璃杯和你更配,相得益彰!”
要不是知道李世民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苏程肯定觉得李世民这是在骂他。
“陛下,臣真不能收!”
“这琉璃杯,你必须收下!”
“陛下,您还是收回吧!”
……
长孙皇后看到面前的这一幕不禁哑然失笑,她还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呢,一直以来大臣们面对皇帝的时候都战战兢兢,似乎只有苏程比较随意。
终于,李世民一声爆喝道:“苏程,你敢抗旨不成?”
软的不行竟然还来硬的!
“臣谢陛下赏赐,臣告退!”
眼见李二貌似有爆发的迹象,苏程上前拎着两个玻璃杯一溜烟的离开了。
望着苏程离开的背影,李世民眼皮直跳,因为苏程竟然就那样拎着两个琉璃杯,而且还是单手!
那可是珍贵的琉璃杯,他珍爱的琉璃杯!
难道这子就不怕打碎了吗?
李世民不止感到眼皮直跳,而且感到一颗心都提了起来。
“这子,也不心点,琉璃杯容易碎啊!”李世民担心道。
长孙皇后轻笑道:“臣妾怎么觉得苏程好像并不觉得琉璃杯有多珍贵的样子。”
李世民仔细回想道:“所以,他一直推脱不想要琉璃杯,其实是因为他没看上?”
长孙皇后抿嘴笑道:“不知为何,臣妾总觉得像是这样。”
李世民没好气道:“这子!”
苏程拎着琉璃杯大步流星的向宫外走去,路上遇到的人看到他手里的琉璃杯,眼中都流露出了艳羡的神色。
然而苏程余光每每看到手里拎着的琉璃杯,脸上都流露着嫌弃的神色。
也就大唐的土包子们才把这玩意儿当成宝贝,连透明度都不行,放后世估计就是残次品,直接打碎回炉重造。
所以苏程拎在手里都觉得白费力气,但是宫门处的侍卫灼灼的目光中充满了艳羡。
那可是琉璃杯啊,竟然能蒙陛下赐下琉璃杯,苏程真的太幸运了,圣眷太深厚了!
然而,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苏程此刻却在想一个问题。
要不,把这琉璃杯摔了?
反正拿在手里也碍事。
苏程摇头,不行,只要他敢摔,李二绝对会咆哮着再打他四十大板。
不能摔,这玩意儿好像还挺值钱的,要不卖掉?
苏程突然愣住了,值钱?
对啊,这玩意儿很值钱!苏程仿佛看到了一条财源滚滚的金光大道!
玻璃啊,就是石英砂烧制出来的,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苏程上马直奔安康伯府。
推开大门,冷冷清清的景象直接给苏程泼了一瓢冷水,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现在连个人手都没樱
府里陈设倒是挺齐全的,可见皇帝赐给他这座宅子确实是用心了,怎么就不怕人手也一块赐下来呢?
最后多赐下几个娇滴滴的美貌丫鬟……
就在苏程发呆的时候,哐当一声,程老妖带着程处默兄弟俩登门了。
“程伯父!”
程老妖根本就没搭理他,反而一边游览宅邸一边啧啧称叹。
好一座奢华精致的宅第啊!
在看看宅第里的陈设,处处都透露着用心,全都是内府出品,程咬金啧啧称叹,这哪里是御赐宅邸,这完全就是按照御赐婚房来打造啊!
再挂几个大红灯笼就齐活了!
苏程有些不好意思道:“府里就我一个人,也没法招待程伯父,怠慢了!”
程咬金笑道:“老夫今日正是为此而来,子,这么大的宅子你需要很多下人啊,你打算怎么办?”
苏程虚心道:“还请伯父指点!”
程咬金笑道:“你可以从人牙子手里买,不过,知人知面不知心,日后保不齐会出现偷鸡摸狗吃里扒外之人!”
苏程笑道:“看来程伯府有更好的办法。”
程咬金也不卖关子,点头道:“咱们跟着陛下打了很多年的仗,领过不知多少兵,有的立下战功荣归故里,唉,也有不少老兵、伤兵生活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