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卷阅读148
王。阿蓉的事,我会考量,也需问过她自己的意思。”
濮阳便不再说了,是她疏忽了,阿秀怎会接受魏的王爵。
她沉默了片刻,又道:“执金吾焦邕此次立下大功,我欲将他升入鸿胪寺为正卿,你看可好?”
鸿胪卿,九卿之一,确实高升。但鸿胪掌外交,是文职,焦邕却是武官。卫秀皱了下眉,道:“不如卫尉寺?”
濮阳摇了摇头:“卫尉寺无缺职,难以安置。丞相从前也做过大鸿胪,此地清贵,虽无兵权,却与晋身有益。”
卫秀也寻不出不妥来。
第105章
宣德殿。
濮阳正召见一武将。
这是她心腹之臣,她将焦邕调入鸿胪寺, 空出来的执金吾之位便给了他。
卫秀人在京中,她得用的人, 也多在京中。必要一击得中, 不能错失一条漏网之鱼。如此,需将洛阳控在手中才行。焦邕是卫秀的人, 且是仲公弟子, 濮阳自不会用他,名为高升, 实为监禁。
还有,金吾卫中有一叫周玘的校尉。如今想来, 应当也是阿秀的人。
以及京兆尹处也要加以布置,让京兆配合金吾卫行事。
黔、房二州,也要有安排,趁那两处应当还没聚起多大声势, 要瓦解也不会太难。
又思索该派遣何人, 此事不能宣扬, 最好无声无息地办了。
待濮阳一件件布置下去,天已黑了。即便已竭尽她所能,做了最妥善的安排,濮阳仍未觉得宽心。她心境有变,阿秀又是心细如尘的人,瞒她一时还成,久了恐是会让她识破。
夜微凉。
含光殿内。
卫秀独坐于庭中。
繁星满天,如明媚日光之下的湖面,粼粼点点。
她抬头观星,从东看到南,又从西看到北。东官苍龙渐没,北官玄武趋明。斗木獬蜷于西南,紫微垣左右环列,呈翊卫之象。
卫秀眉头渐渐蹙起。由夏入秋,东方七宿隐而北方七宿现,这是时气,每年如此。除东北二方,其余星宿各在其位,相较数日前,并无大变,更不必说改动吉凶。
卫秀收回目光,陷入沉思之中。
七娘对她,说了谎。
将册封大典提前,虽说仓促了些,却也不是什么不可行之事,七娘何以托词遮掩?
这几日朝中都忙得脚不沾地。礼部就不必说了,陛下对大典甚为重视,几乎是日日过问,他们唯有加倍用心,方不至于出错。刑部与大理寺奉诏追查逆案,这是大事,上达天听,偏偏陛下甚少过问,好似他们查出什么就是什么。
刑部与大理寺先前都未与濮阳走近,非但如此,现任的刑部尚书还曾倾向于晋王。濮阳不加过问,非但未使两处放心,反让他们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
能做到九卿,做到尚书的位上,二人也算宦海沉浮了大半生,对于揣摩上意,不说精通此道,多少也能领会些许。
偏生对上了这位即位还不到一月的皇帝,二人战战兢兢,怎么也想不明白。陛下与晋王积怨已久,这是不必说的,秘闻前些年,晋王派出刺客,险些要了陛下的命。有此渊源,今晋王总算落到她手上,即便再仁厚,也免不了要报复一二。晋王已死,他之妻儿,往日党附与他的大臣,只好顶上前填了这怒火。
可陛下好似并无此意,连暗示都没有。
如此,倒让想好了要大肆株连的主审大臣不知如何是好。判轻了怕陛下口上不说实则怀恨,重了又恐陛下要借此案摆出仁德的模样,使天下万民归心。
刑部与大理寺商量许久,最终决定,他们只管审,审出了什么都只呈送陛下,让陛下决定如何判决。如此,虽有推诿之嫌,到底算不上大过。
赵王几个还在狱中,以便随时查问,待案子审结,才会解往流放之地。晋王妻儿亦暂圈府中。赵王三人之母因是先帝妃嫔,自不至于没为奴婢,只废为庶人,迁往掖庭看管而已。晋王之母淑太妃与晋王同罪,如今圈居旧殿,待案子审结,等她的便是一条白绫,一杯鸩酒,如此而已。
四位太妃也是尊贵之人,在宫中大半辈子,呼奴引婢,锦衣玉食,一朝沦为罪人,日子自不好过。
淑太妃坐于殿中。
不过短短十来日,这座殿宇便失了颜色,往日侍奉的宫人都已拘禁起来,殿中器物也皆抄没,她还留在此地,却已只是一介庶人而已,这宫中谁看不惯了,都可以来踩两脚。
殿外羽林看守,大门紧紧闭着,每日也只开三回,都是来送饭食的。装了饭食的食盒不会送到她身前,门一开,随意丢进来,等她自己去取,若不用,下一顿饭就会收走,送上新的,也是如此轻视,丢在门口而已。任她吃也好,不吃也罢,总之他们听命送到了就是。
淑太妃饿过一顿,便想开了。每回都去提了食盒进来。饭食自不会好的,在往日,连她宫中的宫婢都瞧不上。偶尔装了米饭的粗瓷碗还翻了,她只能勉强吞咽,让自己不至于饿死。
禁宫之中就是如此,得势时,人人都来攀附,失势后,人人都恨不得落井下石。
淑太妃倒没什么看不开的,她这一生过不了多久,便要走到尽头,之所以还珍惜一命,不过是还有未尽之事。
隐约有钟鼓之声自远处传来,淑太妃倾耳辨认,不需多大功夫便让她辨出这是册立中宫的礼乐,多年前,她就听过一回。
淑太妃如枯井一般死气沉沉的面容终于有了变化,她扯动嘴角,露出一个笑容,这笑容若是让人见了,必会毫无愉悦之感,只叫人浑身都泛起说不出的森冷。
她走出大殿,敲开了门,从袖中取出一枚金簪,金簪成色喜人,上嵌宝石,又坠翠玉,极为贵重。她将金簪递出去,容色阴沉,眼中布满了好戏即将开场的阴险,缓缓启唇道:“我有要事,要禀陛下。”
皇帝又岂是一濒死罪人说见就可见的。
金簪固然夺目,前程更为要紧。淑太妃也不紧逼,送出金簪便罢,隔日,又有宝物相赠,如此再三,瓦解守卫警惕,之后再献良策,以示绝牵连不到他们身上。
也难为她在抄没之时隐下这许多贵重之物,又耗费心机地周旋,册封大典之后的第五日,她终于将她一纸手书递到了皇帝案头。
彼时濮阳正问秦坤:“皇夫出宫去了?”
秦坤回道:“是,午膳之后走的,留了话与陛下,说是天黑之前必回的。”
濮阳点了点头。
秦坤便有些不安,往日里,但凡说起皇夫,不论好事坏事,陛下总会缓下神色,偶尔也会展露笑意,然而这特例,陛下即位之后便没有了。
秦坤愈加小心侍奉,也渐渐改换了心思,认清他所侍奉之人,已不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