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喂饱一只小病娇的正确方式04
隔天柳家二老就提了两斗上等米过来给顾雪洲道歉,“大娘她不知道二娘是跟人跑了,求你不要跟她计较。”两位老人自打二女儿私奔之后头发也比以前白了,腰也弯了,对着两双浑浊的老眼,顾雪洲着实于心不忍,他知道柳家目前的情形,金银财宝都被柳二姑娘带走了,除了店里拿不走的米,这些已经是他们拿得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大娘之前没有回来,不知道内情,我们就一直没告sù她,现在她回来了,可她是个嘴巴松的……我们后来也没敢给她说。”二老解释说,“三娘告sù我们,才知道委屈了你。现在大娘知道了,愧疚不敢来见你,我们代她向你道歉。”
顾雪洲其实没把昨天的事情放在心上,柳大娘子也就爱占点便宜,讥讽自己也是不知者不为过,犯不着生气。不过柳家二老估计还是往好听里说的了,要是真的愧疚,至少也把两盒胭脂送回来吧?柳大娘子就算知道昨天骂错了,大抵现在也就有点尴尬,打算避而不见糊弄几天就算是完事了。顾雪洲和气地笑笑,摆摆手:“没关系,没关系,小事而已。”
柳老伯搓搓手,“我们家三娘呀,是真的中意你,她昨天因为你的事和亲姐姐都置气了一整天呢。”
说到三娘子,顾雪洲顿时讪讪起来,在他看来,三娘子还是个小孩子呢,看着比他家沐哥儿都没大太多,都是小弟弟小妹妹,要他娶回来当媳妇儿,他连想都无法想象,只随意地说:“三娘子是个心善的。”
柳老伯听不出顾雪洲话里话来的僵硬,见小女儿被夸,还以为有那么点意思,没忍住继续往下说:“是啊,我现在想想,早先她就对你有点不一样的,以前二娘提起你,她便说你为王小姐戴孝是个重情重义的,又说你小小年纪管理铺子也很能干……”
顾雪洲怕让他们接下去会连“二娘不需要再下一次聘礼”的话也说出来,打断他的话,莞尔道:“柳三娘子是个好的,她还小呢,等再过两年,你们宽裕些了,定能说个好亲的。要是伯父伯母实在有困难,不妨与我说,我定倾囊相助,你们渡过了难关再慢慢还与我就是了。”
虽说委婉,柳家二老总算是听懂顾雪洲的话了,他对妹妹压根就没有兴趣,本来这件事就是他们家做错了,做错了好几次,哪还有脸和顾雪洲多说。
除了柳三娘子年纪小之外,顾雪洲也做不出和一家人的姐妹俩订过亲这种事,他们现在虽然落魄了,市井商户不在乎这些,可他自己还是想留些体面的。
柜上还有一包茶叶,顾雪洲顺手包了给了柳家二老,只把两人送到门口,“我还有事,便不多送了。”
柳家二老以为这也是顾小东家的拒绝,以前他们来,小东家都是将他们送出门一段路才回去的,也许是真的不喜他们的做法。
顾雪洲掉头回去,柜台后面放着一个缝了一半的布袋子,是他亲手做的,右下角还绣了个“沐”字。他给沐哥儿找了间学堂,所以做个书袋可以装文房四宝用。
小镇上有个老秀才,屡试不第,后来便心灰意冷放弃了举业,回乡开了个学堂,不说多有学问,给黄毛小儿开蒙还是绰绰有余的。顾雪洲用一根火腿二两茶叶还有一两银子作束脩,在学堂里给沐哥儿要了个座位。
顾雪洲一回去就看到沐哥儿闷闷不乐的,又爬房梁上去了,说起来,多亏了沐哥儿往房梁上爬,如今他家天天擦房梁,蜘蛛丝都没一根,干净到一尘不染。
顾雪洲不懂是谁惹他生气了,照例站在底下哄他,“下来吧,我回来了。”
沐哥儿一反常态地不听他哄,气哼哼地说:“我不下去。”
顾雪洲想了想,是今天早饭的腌菜太咸了?估计不是,又想想,“……我今天没带你去店里是我不好。”
沐哥儿扭捏地说:“你为什么不带我去?”是不是因为那个丑女要来,丑八怪嫌他碍事?不然为什么这次就不带他去?
哎,果然是这个!这小东西,要么就连让人摸一下都不肯,一摸还咬人,要么就黏得紧,比他养过的最黏人的小猫还要娇,一错眼看不到人就气得喵喵叫,真是难伺候啊。顾雪洲就把叠了放在袖子里的布袋拿出来,“因为我不想让你提前看到我给你的礼物。”
沐哥儿愣了愣,探头来看,“什么?”
“我前些天不是带你去了学堂吗?你要去念书了,我给你买了笔墨,还缝了个书袋,你来看看,好装不好装。”顾雪洲说。
沐哥儿看到他拿出来一个深蓝色粗布做的布袋,眨了眨眼睛,一溜儿爬下来了,从顾雪洲手上拿过书袋展开来看,看到角落还用浅色的线还绣着他的名字,微微红了脸颊,小嘴还嘟着,“丑死了。这个颜色好丑啊。”
顾雪洲解释说:“颜色深好洗啊,就是沾上墨也一下子看不出来。”
沐哥儿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直接把书袋往身上背,嘴里最一副“我是勉强接受的”的语气。
再准备好书本宣纸毛笔,过了两天,顾雪洲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去学堂了。
去的时候好好的,回来的时候沐哥儿看着不是很乐意,顾雪洲问他怎么了,担心他被人欺负,沐哥儿却是嫌弃老秀才教的不好,都是他学过的东西,听着厌烦。
“你别以为自己聪明就掉以轻心。”顾雪洲板起脸教训他,“你真的都会了?”随口考了几句要沐哥儿背,没想到沐哥儿倒背如流的。
“我又不是三岁小娃娃,我是认字的,哪里需要从三字经开始教起?”沐哥儿解释说。
顾雪洲想,沐哥儿四岁就被拐了,一直在戏班子里,难道是对着戏本子学的字?“你是看戏学的?”
“是我娘亲教我的。”沐哥儿秀眉紧蹙,陷入迷惑之中,他隐约有这个印象,他学走路学说话都挺早的,娘亲教他写字教他背书背诗词,要是背得好,娘亲就会很高兴,他天生聪明,听一遍两遍就可以背出来,只有在这个时候娘亲才特别高兴,然后又有点难过起来,说什么他可怜的被连累的话,“学到《论语》了。”
顾雪洲怔了一怔,能这么早就在家里启蒙的孩子,绝对不会是穷人家,虽然沐哥儿一看也不像是穷人家养的出来的孩子。而且女子要学学问可比男子更难,沐哥儿的娘亲至少也是念过书的,那就是家里给请过西席教导,绝不会是一般的人家,“那你不知道自己的大名?”
沐哥儿眼神黯淡了下,摇头,“不知道。”他印象里大家都只“沐哥儿”“沐哥儿”地浑叫他,没有个大名的。
这又有点奇怪了,假如是好点的人家,他这样男孩子一生出来应该就是想好名字,就算是怕孩子夭折等一等再取名字,一般作了周岁也该取名字上族谱了。一下子想不通,索性暂时放下了。
顾雪洲带着沐哥儿和老秀才商量之后,老秀才给他调整了进度。
不用顾雪洲催促,沐哥儿每天回来就做功课,每天练二十章大字,都不需要字帖的,他似乎早就练过字了,是照着记忆里娘亲教他的写的,这些年在戏班子练武他基本功扎实,手腕有力,写起字来有模有样的,看的顾雪洲都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字好像和沐哥儿比都显得有些绵软无力。
顾师傅再来的时候就瞧见两人亲亲密密地在窗下写字呢。
顾伯绝望地把顾师傅拉去说话,“他已经把那小祖宗送去学堂读书了,别提多用心了。”
顾师傅眺望了下沐哥儿认真的脸庞,没有平时针锋相对的戾气,再看看一旁的顾雪洲,“安之他是年少失学,看到沐哥儿读书就像自己也读书了一样吧。”
顾伯心酸了下,可还是硬起心肠,“不行啊,不能再拖下去了,我怕是再拖下来就更不好分开了,到底有没有那等合适的人家?”
顾师傅抬了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我这次来,就是有个好消息要告sù你。你知不知道城西新来了一对老夫妻……”
“依稀听说过……”顾伯期待地望着顾师傅,“怎么了?他们要收/养孩子。”
“等等,先别着急,还不一定呢。慢慢听说我,陆先生可是个举人,我以前曾有过几面之缘,是个好人,只可惜亲缘甚薄,有过一儿一女,儿子英年早逝,女儿嫁到京城,这里是陆老夫人的故乡,如今老了,便落叶归根回来准备在此养老的,因离开了几十年,所以也没什么人认得了。”
顾伯顿时热切了,恨不得立即把沐哥儿打包了送去。
顾师傅道:“就算我与陆老先生有救命之恩,也是不能携恩逼他收/养/孩子啊,沐哥儿那性子一个弄不好是要害人的。而且他们也不是什么资质的孩子都要的。”
顾伯:“那小祖宗的脸蛋还用得着说,我就没见过比他更漂亮的孩子,我家大少爷小时候都没他漂亮。”
顾师傅笑了,“和脸蛋有什么关系?是看他聪慧不聪慧。”
顾伯:“他这几日上学,我没仔细打听,听说是个聪明的……”
沐哥儿抬起头,看到那个特别特别讨厌的大夫又来了,而他还得甜甜地打招呼说:“顾师傅好。”要不是看在还需要这个老家伙给丑八怪治病的份上他早就对付他了!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还小,可以等,过几年等丑八怪的病好了,这个老家伙也更年老力衰了,绝不是他的对手,到时候,哼……
顾师傅看他假笑也不舒服,但还是装成和蔼可亲的大人,看他写的功课,吃了一惊,本来以为是顾伯为了甩掉这个包袱夸张,他亲眼看了,原来这孩子是真的有点天分啊,照说没上几天学堂就能写出这么一手字,不错啊。顾师傅亲切地对他笑:“就你的年纪来说,你的功课做得还不错啊。”
沐哥儿觉得这老家伙是在讽刺他,他的学问在学堂的孩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好吗?之前是为了哄顾雪洲开心,而今是要和顾师傅赌气,沐哥儿愈发用心,专注地把每个字都写好看来。
顾师傅盯着他写完,抽走了一张,“写的可真好,可以给我吗?”
“我明天要拿去交给先生的。”
“只少一张又没什么。”
这人真的好讨厌。沐哥儿心里骂着,但是顾雪洲尊重顾师傅,明面上他也不敢和顾师傅对着干,不过一张纸而已,就随便他拿去吧。
顾师傅转头就拿着这张功课到陆举人府上去了。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
世事难料,陆举人二十岁时没有想到自己会止步于会试,四十岁时也没有想到儿子会出意外,如今困顿于知天命之年,倒是想开了不少,要是有缘分就收养个孩子好继承陆家,没有缘分就算了,回家乡修桥铺路盖祠堂,说不定能修得来世能让儿女平安,不至于再白发人送黑发人。
陆举人年轻时得顾师傅救过一命,每逢过年过节,都还要托人添点礼送给顾师傅。这次回来,就算顾师傅不上门,他也是准备去探望顾师傅的。两人一叙旧,顾师傅说起最近镇上城里发生的事,提起那帮被拐的小孩子,“可怜这些孩子却吃了那么多苦,幸好老天有眼,公道自在,好几个孩子都找到了父母可以送回去。”
“可怜啊。”陆举人因为在子孙问题上伤心,听闻这种亲子分离的格外感触。
“只还有一个孩子找不到父母,兴许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也不一定,他被拐了也有四年多了……是个钟灵毓秀的男孩子,正巧是我侄儿捡到的。这孩子还是个识字的,应当是好人家的孩子,被拐以前就开蒙了,我们怜惜他,将他送去学堂读书,先生也直夸聪明。我侄儿自己都还未及冠呢,还想帮他找亲生父母,我们都是小地方的人,消息不灵通,那孩子我听口音,问询了些细节,我怀疑他是京城人,陆先生您不正从京城回来吗?便厚着脸皮过来请您看看会不会有什么线索。”
陆举人方才听说还有个孩子找不到亲生父母就动了恻隐之心,以为顾师傅是来请他□□的,而后再听顾师傅的侄子似乎已经收养了孩子便有些作罢,之后再知道顾师傅的侄子还没有及冠,要么没有成亲,就算成亲了也可能没有孩子或者亲生孩子还很小……不仅又意动起来。
顾师傅像是很敦厚老实补充说:“我真的不是自卖自夸,这孩子是真的天资聪颖。”说着拿出沐哥儿字写的最好的那张功课,“你瞧。”
陆举人一看,虽然还稍显稚嫩,但已隐隐有了锋芒,不禁点头。
顾师傅又接着苦恼地说:“他才八岁呢,回去学堂不过六七日而已,被拐之前他定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悉心教导的。这样的孩子,与父母离散岂不是更可惜吗?……而且,说实在的,我侄子是个出了名烂好心的,他想让孩子读书现在是由了他,可他家境并没多好,现在都没成亲呢,我们几个长辈并不多同意的,就算这孩子是个好的,可他没有能力啊。若是能早一日找到这孩子的亲生父母,也好将这孩子送回去,我们也好轻松。”
陆举人算是听出了味道来了,难怪顾师傅甩手就掏出一张孩子的功课,敢情是有备而来的……就算自己不收/养/孩子,能帮忙打听下亲生父母的下落也好,可是话里隐晦,给双方都留了余地好进退,“举手之劳而已……不知那孩子现在在哪念书,或许我可亲眼见下,这才好帮忙嘛。”
顾师傅留了沐哥儿学堂的地址,双方又寒暄几句,临走时陆举人还亲自把顾师傅送到门口,目送顾师傅离开之后才转身回去。
回到大堂,陆举人发现顾师傅带来的那张功课落在桌上了,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的,拿起来又看了两眼,越看越觉得眼熟……陆夫人走过来,好奇地问丈夫,“你在看什么?这么入神。”
陆举人:“这孩子的字有点像王大人啊。”
陆夫人:“哪个王大人?”
陆举人:“就是王铮王大人啊。”
陆夫人:“冤死那个?”
忆及此,陆举人不禁眼眶微热,感叹地说:“要是再晚几年,说不定就起复了,王大人却死在路上。只剩一个儿子,也弃笔从戎,如今却做了武将,唉,至少还留了点血脉。……王大人的字写得好,当年一字千金,还有人拓他写的碑做了本字帖练字,我们不是也求了一本给大郎练字吗?看来这孩子应当确实是京城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