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师生初次摊牌
从甘肃兰州到陕西长安,一千两百多里地,按照一天一百里来算到洛阳大概需要半个月。
毕竟是古代,用的是马车,有这个速度也不算慢了,毕竟他们还带了许多东西。
王大锤不得不吐嘈,在古代出门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道路常常坑坑洼洼,这就让马车颠簸的非常厉害,马车上不像现在的交通工具有减震,所以坐一天马车就像是浑身散了架一样。
而且古代人口稀少,所以常常走一天也不一定能够遇见一个繁华一点的村镇,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是借住在当地百姓家,因为小村庄根本没有旅馆。
好在这个时代的人还算质朴,对于过往的人借住这种事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大家如果出远门的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帮人就是帮自己,这次你收留了别人,下次说不定就是别人收留你。
当然了,借宿也不是白住,借宿的人一般都会留下一些银子作为感谢。
马车一路颠簸,尽管王大锤给自己身下垫了很厚的被子,可是依旧不好受,所以赶车的人只好一再放慢速度,这样就能避过一些明显的坑,车上的人就会好受一些。
出发的时候是早晨,中午的时候就在路上吃了点糕点,大概是有点晕车,王大锤并没有多大胃口,所以就将就着吃了几口。
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赶到了一座小镇,这座小镇还算繁华,所以当地有几家旅舍,供给来往的旅客投宿。
到了旅馆终于可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感觉比平日里吃山珍海味还要满足,身体补充了热量,浑身的酸痛减轻了许多。
又让旅馆的的老板准备了洗澡的热水,临睡前泡了一个热水澡,这才把一天的疲惫都给冲走了,洗完澡王大锤顾不得别的,爬到床上倒头就睡。
这一夜王大锤睡的特别沉,大概人累了睡稻草堆都是舒服的吧,所以王大锤第二天脸上的精神好了许多。这让王富贵两口子放心了许多,之前他们还真有点担心儿子被折腾出病来。
早晨起来,照旧自个打了一趟拳,锻炼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拳是樊凡教给他的,作为交换他也给樊凡借了他的那本《初级健身术》。
锻炼完身体,吃过早饭,他们就又出发了。
大概是经过昨天一天的颠簸,人的身体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性,所以第二天王大锤感觉好了很多,没有了像昨日的头晕眼花的症状。
坐在车里,看着外面的树木缓缓的向后倒去,王大锤的心里不由得担心死了自己的先生宋志远,想一想自己坐在这样精心布置的马车里赶路都如此,那自己的先生坐在那个八面透风的囚车上该是什么滋味?
王大锤不由的心想,将来一定要好好想办法报答对方,不然的话自己的良心难安。
昨天大概是王大锤他们出发的稍晚一点,所以路上并没有追到宋志远的囚车,今天王大锤的状态好了许多,便吩咐车夫加快了速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追上宋志远他们,那么之前他能给宋志远送一点吃的喝的,让他的日子好受点。
王大锤的运气还行,所以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便赶上了宋志远的囚车。
宋志远见王大锤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吓了一跳,等得知王大锤竟然为了自己要去长安,心里又是欣慰又是生气。
“你这是胡闹?为师这趟去京城生死未卜,你跟着为师去京城干什么?一个不慎,说不定皇上就会把你当成我的同党给牵连进去。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你的家人他们想一想。”宋志远看着王大锤破口大骂。
王大锤没吭声,低着头等宋志远骂完,才说道:“先生,到了现在,我想你也有一点怀疑那首词是怎么来的吧?”
宋志远听了王大锤的话一下子就愣住了,他死死的盯着王大锤问道:“难道是真的?”
虽然这句话没头没尾,但是王大锤和宋志远心里清楚,王大锤没有犹豫,直接肯定的点了点头。
宋志远看着自己面前还是个孩子的学生,一时间心里百转千回很不是滋味。
他之前也怀疑过王大锤,之所以没有在县衙里说出来,一方面是王大锤实在是太小,他即便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个先生对学生的爱护之意。
可是这样一来,这首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就成了他心里最大的一个疑问,没想今天得到的答案竟然如此。
“傻小子,就算是这样,为师也不怪你,为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别人都唯恐躲避不及,你能来看看老师,老师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你没有必要陪着我一起去送死。”宋志远缓了缓,强忍住眼眶里的泪水之后,才对王大锤说道。
“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王大锤一个字一个字的咬着牙说到。
宋志远扭过头一边擦自己的泪水一边说:“赶紧滚回去,为师不用你操心。如果为师死了,记得初一十五给为师烧点纸就行。”
王大锤拿出自己准备的一个鸡腿和一壶酒,塞进宋志远的囚车转身离开。
宋波看看王大锤,又看看囚车里的宋志远,对这一对感情深厚的师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然了,王大锤送吃的的时候也没落下押送宋志远的捕快。
“宋捕快,我先生就有劳你费点心,平平安安的送到长安,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报答你。”临走的时候,王大锤对宋波再次叮嘱到。
“放心吧,臭小子,就凭你的这份心意,我宋波也一定会好好照顾你先生的。至于报答不报答的,将来再说。照顾犯人本就是我的职责,你不用放在心上。”宋波没有因为王大锤是个孩子就敷衍他。
吃过午饭,他们一前一后就又出发了。
秋末的季节,路上的行人并不是很多,偶尔会有一两个车队从他们身旁走过,大概是从长安出发做生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