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卷阅读49
仿佛都被抛到了车窗后……
谢颐那时一边揉着他的头把奖杯给他看,一边告诉心生羡慕的他。
“‘小金柏’的制作过程一般需要十五个步骤,是由技术家传的工艺师傅手工完成的。”
“先将合金加热融化倒入模具,等里面的液体凝固冷却后,再用砂纸将不光滑的毛边打磨光亮。接着是电镀,第一层镀上的是铜,其次是镍和银,最后镀上24k黄金。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柏树的就会变形,如果温度不够高,合金就会褪色。”
杜云修当时一边好奇怎么谢颐知道这么多,一边看着小金柏心有所悟。
所以这次,当他终于能够站在这个颁奖台,能够捧着奖杯说答谢词时,杜云修忍不住将自己当年的感想说了出来。
“……当年那个人告诉了我‘小金柏’的制作流程。后来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的演艺事业也是如此?需要一层层的打磨加工,容不得失误。否则不是变形,就是褪色。”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珍爱‘小金柏’,这么多年来都想拥有它,得到它的肯定。而金柏奖,归根结底,代表的还是我们的演艺事业。”
“因为我们的演艺事业,我们才能跟金柏奖紧紧联系在一起。”
“尽管每届的得奖者都不一样,但是它赋予的精神却是一样的——千锤百炼之后,方能绽放出最闪耀的光芒!”
杜云修觉得自己说得很混乱。
跟之前准备的答谢词很多都不一样,但是出乎意料的,台下却掌声雷动。
*** *** ***
谢颐看了眼身旁有些惊喜更多的是紧张的云修。
无论是云修,还是褚风,他私底下都不是很喜欢,带给他的感觉都不太好。但是有那么一瞬间,对方阐述对金柏奖这个奖杯的理解时,那种认真的,诚恳的神态竟然打动了他……
也许,自己那时的选择没有做错。
当时第二轮投票,褚风七票,云修六票。
原本褚风赢云修一票,但是支持云修的评审马上要求翻案。
金柏奖有这样的规则:
一旦达到超过十票,则自动胜出。但若票数相近,争议较大,正可提出翻案。
谢颐看了一眼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带头要求翻案的两个评审跟封景的关系很铁。
封景有这样的人格魅力。
能被他称为朋友的人,对他托付的事情会不遗余力的去办。
最终有十位评审附议通过。于是开始第三轮投票,云修这次获得八票。结果支持褚风的评审不干了,再次要求翻案重新评审,并且进入激烈的唇枪舌战中。
支持褚风评审一致认为,褚风在这部电影里虽然是男配,但表演非常出色,将一个霸道的深情形象演绎得非常自然。
支持云修的评审则觉得,云修在这部戏里张弛有度,内心戏非常的有层次,爆发力极强,在各种复杂的感情支线中,把不同状态不同人物关系定位得相当精准,非常难得。
双方激烈的争辩着。
谢颐一开始只是听着并不发表言论。厉睿让他投褚风,封景让他投云修,结果两边为难的人是他。
但是渐渐的,天秤的一方竟开始倒向褚风……
支持褚风的那方甚至非常坚定的认为,褚风的演技比云修好。
谢颐这才意识到。
尽管封景有封景的人脉,但是厉睿未必没有他的交情。
厉睿才是ESE的总裁。
他的一句话,会有多少人不给他这个面子?比如那些睁着眼说瞎话支持褚风的评审,比如,在第二轮投票给褚风的,他。
没有势力背景。
就算演技好也不会被承认吗?
就像,那个人。
*** *** ***
支持褚风的评审越是将褚风的演技夸得天花乱坠,谢颐内心的反感就越强烈。
在支持褚风的评审再一次说出,褚风不仅演技好,人气也相当高,将最佳新人奖颁给他,还会带动演艺圈这批新人时,谢颐终于忍不住开口。
“褚风和云修都是非常的演员。在新生代的艺人中都有着超高的人气,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谢颐在这个圈子混的年数也不短,该卖资历的时候也绝不会含糊:“这次的电影两人水平不分伯仲,难以明确的判断。既然这样,不如延续过去的规则,以‘横看’‘直看’两种方法再来评审。”
“横看”是指以片论片,单纯的将云修的和褚风的进行比较。
“直看”则是纵观这个演员过去参与表演的片子,再来对比他这次的演绎水准和状态。
这时场面进入僵局。
谢颐的这番话貌似不偏不颇,因此起到了破冰之效。在座的评审们都同意了。
只有跟两人合拍过的谢颐明白——胜利的天枰要开始逆转了!
果然,分析完褚风和云修拍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之后,再来看他们现在参赛的电影,褚风的表演路数明显接近,都是霸道深情的性格。
而云修,一个是温柔隐忍,内心隐藏黑暗的角色,一个是不顾形象,具有男儿豪迈血性的形象。尤其是用眼神来传达内心戏,震撼力相当之强!
“虽然两个人的表演得非常出色,但是显而易见,在这部电影中,云修的戏路更为宽广,有着更令人惊讶的发挥!”
谢颐邪气的笑了笑,一双黑曜石般的眼眸扫了其他人一眼。
或许在座的评审身份和学识都非常厉害,但他却是在国际影坛的各种场合历练过的人物。
这种人生经验多了。
不仅会让人见多识广,遇事不惊,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的时候,他身上那种影帝巨星的范儿就流露出来!那是旁人不可及的!
此时谢颐笃定的总结般的语气,以及浑身上下散发的那种气势,就让人隐隐有种答案已见分晓,尘埃落定的错觉!
见众人都没有再说话。
谢颐挑了挑眉,将手上的笔往桌子上一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