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四十一章 新生活
三年前,陈阳提供的那些材料学革命的资料,仅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被官方研究机构,全部的融会贯通,并且加以推行。
而那些和全新技术有关的资料,也几乎是同步的开始进行生产推动。
之所以吸收的速度如此之快,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
纯粹是因为陈阳所提供的资料,过于详细。
只要依照着资料内容去按部就班的进行技术推进和学习,就能顺利的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搞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吸收的速度快慢,就完全取决于相关人员是否愿意加班了……
工作的时间长,那么吸收和推进的速度自然就快。
工作的时间短……吸收和推进的速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对于国内的这些人来讲,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情了……
尽管半年左右的时间,陈阳所提供的那些资料,就实质上的可以转化为实际产出,可为了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这个消息却被严密封锁。
在军用领域,新的武器装备以及新的材料应用,都在绝密中不停的铺设。
足足用了两年时间,这才终于组建起了一支可以称之为未来武装的队伍。
尽管这支队伍的总人数,只有五万人的规模,可全部装备最新式武器的他们,却绝对拥有着横压整个星球的实力!
大体上可以想象成拥有着大量马克沁重机枪和无限弹药的五万陆军,进入到了清中期的时代。
面对着那个时代的军队,别说五万陆军了,哪怕只是五百人,都足以将敌人杀穿。
尽管这些新式武器暂时还没有列装到海军和空军的身上,但已经足够了。
只要拥有了控制敌国核打击的能力,那么新的技术自然就可以亮相。
在拥有着绝对掌控敌国不能进行同归于尽操作的前提下,这些新技术的展现,将会给敌国造成巨大的恐慌。
同时重塑整个世界的秩序!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飞行梭车被率先推向了市场。
并且在推向市场之前,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的提前明确!
以免飞行梭车的推出,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混乱。
这些飞行梭车的大小,基本上和smart的概念车大小相当,外形也颇为相似。
只是比smart的概念车,在线条上要更加柔和,同时……没有轮子!
所有的飞行梭车,都搭载了最先进的反重力系统。
原地升空的过程,只需要开启反重力系统,就可以做到,根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的支撑。
飞行高度为十到一百米的空间不等。
在这九十米的高度区域内,每十米会被划分为一个行车区间。
同时为了配合飞行梭车的实际使用,国内全区域的高精度立体全息地图,也都被内置在了飞行梭车内。
以免飞行梭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撞到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高架桥。
不同的高度区域,有不同的可行驶路线。
这些路线在飞行梭车升空后,会自动以半透明虚拟图像的形式,呈现在飞行梭车的前挡玻璃上。
在飞行梭车内还设置有专门的风险防控装置。
若是有那种厌世主义者,想要架势飞行梭车,直接去撞击各种建筑物的话,风险防控装置就会第一时间启动。
禁止飞行梭车驶离允许行驶的路线区间。
也就是说,虽然空中区域看起来非常自由,可实际上,在高精度地图的控制下,飞行梭车的行驶自由,其实还不如地面车辆。
若是有人反复尝试,想要操控飞行梭车进行危险行为,那么飞行梭车还会立刻报警,将危险分子交由警方处理。
总之,飞行梭车的推出,不仅仅极大的缓解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其实客观上还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些梭车有着来自于废土世界的最先进软硬件技术支撑,每一辆飞行梭车,都可以被看成是一台可以人为操控的智脑。
这就使得飞行梭车互相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至少从半年前飞行梭车被推出上市开始,到目前为止整整半年的时间,市场售卖掉的飞行梭车,已经超过了千万台,可因为飞行梭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却一起都没有!
坐进了飞行梭车内,陈阳在车内的地图导航上,将目标地点设定为了楚家别墅。
随后飞行梭车便自行升空,然后以自动驾驶的方式,朝着楚家别墅飞去!
虽然支持手动驾驶,但自动驾驶更加方便省事,
行驶途中,完全可以通过车载智脑去进行娱乐,比如看、看电影、看视频、乃至于玩游戏。
无论干什么,肯定都比枯燥的开车要有意思的多。
如果不是受限于产能的问题,飞行梭车的销量,恐怕至少还能再提升一倍。
并且这个销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的上涨,丝毫没有任何下滑的趋势出现。
陈阳并没有做任何事情。
随着梭车起飞,在京城的半空中开始穿行,陈阳便面色平和的看向了左右两边。
不少飞行梭车在陈阳的梭车上下方穿行着。
身为首都,京城自然是飞行梭车上市后的第一大市场。
不仅仅因为这里的人有钱,同时也是因为这里的地位特殊,肯定要优先供应这里的订单。
左右两边的街道上,已经随处可见各种立体虚拟影像的广告。
这些立体虚拟影像,都刻意做了虚化处理,以免过于逼真的情况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材料学革命和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生活的改变,暂时还不算特别明显。
因为推向民用的技术,目前就只有反重力技术应用的飞行梭车,其他的技术,暂时仍然处于绝对的军用范畴。
而材料学的革新虽然已经完成,可想要在民用领域里完全替换,这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
除了新材料的推广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考虑。
新材料会全面的取代旧材料的地位。
这就意味着,一旦大规模更换,那么现有的几乎所有东西,便都是要进行替换的。
消费者自然无所谓,可那些经营生产线的企业主,就要面临巨大的更新成本压力了。
所以只能慢慢来,以免造成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