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二十六章 巴罗、海伦娜与密苏里
阿克图斯从韦斯来手上接过有些泛黄的纸张。
他不禁有些感概,与巴罗也算是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了,但自从他毕业以后,一直忙于各地探险以及为了壮大家族而努力,他们之间已经很少有机会好好的沟通了。
“上面写了什么?”
阿克图斯缓缓地将信封展开,这封信是专门写给他的。
亲爱的阿克图斯,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大概已经前往寻找海伦娜的路上了。
你大概会很惊讶,其实在你毕业以后发生了很多事情,霍格沃茨已经不是你原来的霍格沃茨了。
四大创始人对自己所坚持的教学理念而形成的执念越来越深,终于在一场雨夜演化成了争吵。
那是几乎成为了霍格沃茨的一次末日,学生们也见证了那堪称惊天动地的大战,但是索性,四个人都没有痛下杀手,你可能不会相信,斯来特林教授的技艺远在他们三个人之上。
当然,那次决斗他获胜了,但却得到了一个人孤独离开学校的结局,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就连密苏里也不知道,他走后不久,格兰芬多教授也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而因为拉文克劳教授长期做学术研究的关系,管理学校的重担就落在了赫奇帕奇教授身上。
她是一位伟大的女巫,赫奇帕奇女士,我从来没见过能有一位巫师为一所学校顷尽所有。
这次事件发生的很突然,就连我们这些任课教师都不知道拉文克劳教授的冠冕已经失踪了,其实拉文克劳教授一直知道,她的女儿海莲娜一直垂涎着那象征智慧的冠冕,这个傻女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调了包。
看到这你可能会有点惊讶,你可能会觉得我被海莲娜灌输了迷情剂,可这并没有,就像传闻中所说的,是的,我爱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知道我巴罗出生低微,虽然流淌着纯血,但能被斯来特林教授看上并不是因为我的血脉,想要高攀拉文克劳家族属实有些痴心妄想,但我始终忘不了她。
这段真实的感情我并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就连密苏里也不曾告知,我知道密苏里这个丫头也同时喜欢着我,她是斯来特林教授的私生女,性格上也继承了斯来特林教授的风格,但愿我这次的行动,她可别搞出什么幺蛾子,听说前几天有人看到她一个人离开的学校。
一时间,阿克图斯有些混乱,就连一旁观看的路易斯都有些理不清,他对巴罗、海伦娜以及密苏里之间的三角恋情并不感兴趣,火速跳过了这段。
这次,拉文克劳教授将我派去阿尔巴尼亚森林,目的就是为了把她带回来,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她也知道我这次去,一定能让她回心转意。
赐福我吧,阿克图斯,我希望等我回来以后,要跟你好好地喝上一杯,弥补这些年你没来找我的遗憾。
你敬爱的特瑞斯巴罗
路易斯不免有些唏嘘,知道历史走向的他明白这注定是一个悲情的结局,巴罗在阿尔巴尼亚森林找到了躲藏在那的海莲娜,但她并不愿意跟他回去。
她甚至拒绝了巴罗的求爱,在精神和躯体的双重打击下,巴罗亲手杀死了那个女孩,随后意志崩溃,转头便自尽了。
这也造成了日后霍格沃茨俩大学院的驻场幽灵的由来,巴罗也因为那次事件性情大变,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手脚戴着镣铐,似乎是在赎罪。
不过,路易斯也注意到与他所了解的历史不相干的人物,那就是所谓的斯来特林的私生女,密苏里。
这个女子,路易斯在阿克图斯的上一段记忆中见到过,她是跟在巴罗身边的年轻女子,当时巴罗来寝室看望昏迷的阿克图斯的时候,她也跟在旁边,一副人畜无害的甜美形象,很难将她和斯来特林这四个字挂钩。
或许等自己回去的时候,再问问斯来特林这个事情也不迟。
“所以呢?这里面一点关于冠冕消失的信息都没有。”马尔福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关于特瑞斯巴罗去阿尔巴尼亚森林的事情我都知道,我们家族甚至派人跟踪过他,但他的实力很强,不愧是萨拉查斯来特林亲传弟子,我们派出了三个精英小队,全部被他发现并且剿灭了。”
说出这话的时候,马尔福显然有些愤慨,一方面在恼怒自己家族里那些人的无能,另一方面也在惊叹于四巨头的实力,就连他们的亲传弟子都能轻松解决神圣二十八族之一的精英部队,那如果那四个家伙出手,该有多强。
“这就是你不行了,马尔福。”诺特乘机嘲讽道,“我们在阿尔巴尼亚的线头了解道,那片森林前不久爆发过一阵极为强烈的魔法波动,似乎有巫师决斗的痕迹,但那边的魔法气息太过紊乱,没有人敢靠近那边。”
“所以这能说明什么,诺特?”马尔福反驳道,“我们还是没有冠冕的方向。”
“说明拉文克劳教授的冠冕确实不在霍格沃茨。”
阿克图斯说话了,他将信完好的收在了胸口,“如果诺特的情报没有错的话,那巴罗学长恐怕已经凶多吉少,强大的魔法波动造成紊乱的魔法气息,一定是极具有破坏力的大型魔法,一旦这种魔法施放,处在核心位置的巫师必然不可能存活,这是一个同归于尽的招数。”
“冠冕,应该还在那片森林之中,但我们今天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那顶失踪的冠冕。”阿克图斯顿了一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三人小队中的主心骨。
“而是为了调查清楚冠冕失踪的真相,现在这种情况,恐怕只有一个人能为我们解答了。”
“谁?”马尔福和诺特异口同声地问道。
阿克图斯从礼堂内的椅子上站了起来,他神秘地笑了笑,朝城堡外面走去。
“走吧,去禁林,一起去见见我的那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