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明末不求生简介 > 明末不求生最新目录

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

    漠南当地的察哈尔部蒙古人,在清军和顺军多年来的持续打击下,早已经是部众星散,混乱不堪,对准噶尔、喀尔喀联军的入侵,毫无抵抗能力,迅速就被击败。

    察哈尔诸部举部内迁,溃卒布满山谷,行五昼夜不绝。

    而准噶尔和喀尔喀联军,则在僧格浑台吉迂回漠北后的一系列胜利中,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兵力也增强到了五万余骑的地步。

    许多受清军、顺军几十年来长期打击和压迫的东蒙古部众,相继选择了投降归附僧格浑台吉。

    大草原上正开始出现一个新的汗国核心,僧格浑台吉的军队规模也越滚越大。

    他因此产生了重新统一全蒙古诸部的空前野心,决定进一步南下,吞并察哈尔和大宁一带,兼并除了朔方省以外的全部漠南草原地区。

    由于大顺军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西北地区,直到僧格浑台吉兼并喀尔喀蒙古,联军大举南下侵犯察哈尔和大宁一带的时候,朝廷才发觉准军主力已经从遥远的西域,转移到了距离北京、、大同一带极近的漠南草原地区。

    五万余骑蒙古联军杀入察哈尔草原的消息,一时间震骇华北沿边。大同一线自从清军退出关内以后,已经有十多年未闻战鼓,承平日久,军备松弛。

    大顺边军的精兵皆在辽东、哈密一线,过去被明朝倚为边防重地的宣大一线,毕竟是长年无战乱,就连蒙古游骑也由于朔方建省的缘故,根本不可能危及到大同这种“内地”来。

    如今东蒙古诸部,经过了清军丧败以后,将近二十年的大混乱时期,终于在准噶尔人的强势推动下,重新凝聚为联军形态,寇边边关。

    大同、宣府、大宁、北京等地霎时间烽火连天,告警不断。会宁、开平、全宁、兴和等等漠南要地相继沦陷,本来这些地方就由于地处偏远,后勤困难,又缺乏城寨,很不适合顺军驻防,仅有安北大都督府所辖的几百甚至不过几十名士兵驻守而已。

    准军一战之下,横扫察北,兵锋西逼归化、东抵大宁,严重危及到了大顺在北方的边防线。

    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宣大长城沿线,至此重新陷入战火的危机里。

    边民大震,朝堂上各种各样弹劾的奏疏简直如雪花般飞来。

    无数山西、河北出身的高官,纷纷要求严惩征虏大将军刘芳亮的失职之罪。

    准部数万骑兵迂回了一整个漠北草原,从西域杀到北京来了,刘芳亮竟然都没有察觉和告警,失职至此,以至于华北边防糜烂,简直是死罪。

    时任安北大都督府大都督的是李自成唯一的血脉,大长公主李徽柔的赘婚子会宁王李淳和。

    本来安北大都督也算高官显爵,但由于这几年来顺军军事重点的变迁,还有朔方建省的缘故,安北大都督府所辖的地区,只剩下了大宁一隅之地。

    所以这个官职也就成了一个虚衔,像会宁王李淳和这样的年轻宗室,才得以坐到大都督的位置上来。

    大宁一带,也是多年无战事。

    会宁王李淳和的任务,本来只是负责在大宁重修城池,恢复这座被明朝放弃多年的塞北城市。

    他所携带的军队,仅有大顺军士卒两千多人及随行的汉族官佐、民工、工匠五千人而已,此时深陷在蒙古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简直是沧海一粟,随时都可能倾覆深渊之中。

    朝廷对会宁王的安危高度重视,据说大长公主已经数次入宫见驾,力求朝廷立即出兵援救她的儿子。

    会宁王毕竟是太祖血脉,天子也不敢放任大宁沦陷。

    虽然天子甚为爱护刘芳亮,但形势如此,也只好先行下诏刘芳亮戴罪立功,命其急速调兵东进击准部之尾。

    但刘芳亮胆大妄为,不仅没有派兵东进,反而密上奏疏,声言准军空国东征,其在天山一带的老巢势必空虚。

    如果此时西军全力出关捣巢,一定能够剿除天山南北、直抵伊犁河谷,起到一次性绝除准噶尔部的效果。

    刘芳亮明知道会宁王李淳和被准军包围在大宁,生死不知,还敢于违逆众意,提出这种更为大胆的作战计划,也实在是高度自信。

    刘芳亮对李来亨的性情了解极深,而且他是太宗最亲密的战友,当年田牛之变时,也是刘芳亮全力支持天法皇帝,才促成了李来亨掌控全局。

    有如许身份、如许功绩,刘芳亮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这种用兵方略。

    李来亨见到奏章以后,便瞒下此事。

    他担心有同大长公主关系亲密的女官,将消息泄露到宫外,于是立即用皇贵妃重病的理由,封闭中宫,不许内官擅自出入。

    随即便召集政事堂众平章,在当天立即讨论完毕了刘芳亮关于远征天山的建议。

    李来亨力排众议,决心授予刘芳亮“假节钺、大柱国、天山道行军总理、安西大都督府大都督”的名义,立即发动西征,出哈密剿除天山、直抵伊犁。

    趁着准噶尔部的主力远在东方的机会,将准噶尔部和卫拉特蒙古人的老巢,彻底占领。

    等到册封刘芳亮假节钺的圣旨诏书,已经被送出开封以后。李来亨才亲自前往大长公主的府上致歉,向他说明了朝廷最后决定的用兵战略。

    大长公主李徽柔一听这种摆明了是要抛弃会宁王李淳和的兵力部署后,当即昏厥,自此卧病在床达半年之久。

    除此以外,为了避免朝堂上群臣的强大阻力,为了保证刘芳亮远征行动的保密性,这项决定直到两个月后才被公布出来。

    而在这致命的两个月内,华北一线边军就将要面临最为巨大和危险的压力了。

    大同、宣府、北京一带的驻军,早就由于十多年的承平日子,久未闻战鼓之声,严重缺乏战斗力。

    现在内地的一些驮马牛羊、军需粮秣,又要全面优先供应西军的远征活动。

    另一支靠近北京的野战兵力,也就是原本驻扎在辽东和朝鲜一带的安东大都督府所辖兵团,其主力则在去年,就已经在谷可成的指挥下前往日本,协助德川幕府剿除清军残部。

    一时间华北驻军,竟然连一支稍稍堪战的野战军都找不出来。

    各部兵马,严守城池还勉强能够做到;想要组织一支大军出塞远征,救援被围困在大宁的会宁王李淳和,那就太困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