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港台言情 > 大新主简介 > 大新主最新目录

第519章 交州倒戈

    “劳诸公看重,劳天下百姓信任,寡人又怎能拒先帝诏书?怎能违背天下民意?眼睁睁的看着天下大乱、常安昏君置之不理?

    百姓但有请,不敢辞尔!

    只是先帝尚在丧期,便以家中嫡长子王轩,先帝命之徐闻侯代为守丧。

    寡人之于国也,为苍生计,以平天下。

    诸公以为如何?”

    王匡话语一落,似是担心王匡反悔,另有一位同宗同姓的王姓老者出列,此人亦是从江夏赶来,算是王匡的祖父辈。

    “大王此言大善,王立便代表新市王氏欢迎大王带领新市王氏以侍天下。”

    实际上,先帝王莽这一脉的人,和当朝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太师王舜,常安皇族的王氏三大顶梁柱不属一脉。尤其在先帝王莽驾崩后,让新市王氏无比不甘的,新皇王临彻底倒向了王寻王邑他们那一脉,而把新市王氏抛弃。

    为重振新市王氏,外有王匡这些年来每年岁旦都会给本家人送去些礼物,致使王立这些人把宝压到了王匡的身上。

    也就在二月初二,农历龙抬头的日子里,兴武王王匡正是走出居住半年的服舍,当着百姓的面宣布,他王匡将带着交州人的心愿,带着全天下的心愿,匡扶大新!

    于两日后,在常安朝廷宣布派遣大军攻伐交州,常安大军过襄阳之日,交州州牧府正式宣布了决定,交州将全力支持兴武王王匡,以卫天下正统身份,并号召其他各州效仿之。

    这里面的势力,包括交州的行政体系,如自州牧府以下的各级官寺,还有军队,如边军,郡兵,及涨海水军,共数十万的将士。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

    这是自去岁八月以来,一直态度模糊的交州包括州牧陈崇在内的吏民,第一次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随之传来兴武王出服舍,欲匡扶天下的消息,才让人们意识到事情的内中缘由。

    交州处于大新南方,下设九郡,商贸及其发达。放眼于全天下,面积排在前列,赋税收入排在前列,人口亦是处于前列,兵源充足。

    “兴武王这是打算以交州为根基,和常安朝廷正面刚了!”

    很多人都发出了这种感慨。

    常安定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出现,但有人原因,尤其是荆州、幽州等地起兵造反、占山为王的造反之士。

    绿林山上,首领王凤王匡,及彻底归心入伙的刘玄得知此消息,于山中大宴一日,其下的四万多兵卒亦是欢呼雀跃。

    只有常安朝廷大军和交州兴武王所属军队斗的两败俱伤,才有处于劣势的他们谋取天下的机会。

    直到现在,包括绿林军、赤眉军等反叛之军的将领都很清楚,常安朝廷在他们眼中依旧是不可逾越的庞然大物,上下大军说之百万之巨也不为过。

    尽力的削弱新军内部力量,才是他们所有人的共识。

    所以,身在荆州、幽州、琅琊和邯郸等地的人会发现,各地的叛军这段时间难得“安静”了下来,很默契的没有主动进攻朝廷驻军不说,还减少了袭击乡邑的次数。

    可见,都等着常安朝廷所属的新军与交州军来一场面对面的碰撞。

    初春已至,天色依然肃寒。

    今年的荆州大部分都没有下雨,干燥的天气下,引起了几场大规模的山火,好在当地百姓自发组织人手扑灭了。

    和荆州的多数地区不一样,绿林山萧瑟中带着几分翠绿。

    山中流淌的小溪,细长的水流为身处山中的数万人提供了水源。于那绿林山的深处,绿林军还开拓出了几片大的地区种植粮食蔬菜。

    人数越聚越多,粮草的供应就成了大问题,使得绿林军不得不通过攻城略地来获得这些资源。

    随着开春之日临近,绿林山上入冬前从江夏一些乡邑抢夺的粮食也快用完,使得大家不得不开始挖树根应付肚子。

    此种情形下,是该继续于山中蛰伏,躲避驻守在安陆县的两万新军锋芒,还是趁着新军松懈,以人数优势占领那里,开仓解决绿林军的粮草问题。

    绿林军内部自不是铁打的一块,于此发生了争执,在这两个大方向上,王凤王匡两兄弟,和刘玄等人显然站在了对立面上。

    前者主张兵行险招,直取安陆。后者则是更想要稳妥一些。

    接下来的交州之变,到是让两者很快达成了一致,只待常安朝廷军和交州军交火,各地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交州的时候,将是他们绿林军出击的时机。

    于是,绿林军的将领们把攻取安陆的时间定在半月后,二月二十五日这天。

    但转眼半月过去了,想象中两败俱伤的情况没有发生,或是天不帮常安,出乎许多人预料的是,常安出征交州的大军内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哗变。

    具体过程,远比说书人说的还要精彩,那被常安征发的三万西海青壮年趁着过桂阳郡,渡江之时,发起了突袭,并在于前方埋伏的交州军配合下,顺利挣脱不说,还大败常安军。

    难道说这些被征发的西海青壮年们,不顾及远在西海的家人的死活?

    当然不是,在哗变的数日后,又一则消息震动了天下人,更是是皇帝王临气的差点吐血。

    继交州后,西部都护府正式宣布支持兴武王王匡,并自愿归属其之治下。凉州大部,尤以武威、张掖、酒泉三郡的边军紧随其后发生了哗变,当即表示与常安决裂,一同决裂的还有西海郡的郡兵们。

    这些郡兵早就看不惯常安了,索性也倒戈了,郡中的官吏更是在军卒的哗变后被换下,换上了之前被罢免的一批官吏治理。且以武威、西海两郡的险恶地势,与关中腹地遥遥相对。

    大新多地的临阵倒戈,投向了远在交州的王匡,算是彻底打乱了常安的阵脚,单论交州一地还好,毕竟处的远,其之兵力想要北上还要费些周折,可现在连常安的西大门都出了问题。

    那北边的北方都护府,朔方,并州会不会效仿?

    现在,平叛交州,及平叛天下的起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以王舜为首的常安朝臣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坚持认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关中及相连之地,想要守着他们所拥有的一亩三分地。

    这种纵容,也导致各地起事的叛军见机出机,一向席卷东西南北的地方割据混乱时代开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