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蓬勃发展
刘辩实行的仁政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纷纷称赞当今的皇帝陛下十分圣明,民心归附了不少。但因为中原地区久经战火的波及,所以就算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之下还是不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恢复过来,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刘辩能够做的就是缩短这个时间,让汉朝的老百姓更加富裕的生活,让汉朝的威名扬名于世界之郑
当然外部忧患也是不少,就拿西域的贵霜国来,刘辩派人查看消息发现原来也是一个拥兵数十万的大国,如果哪要对朝廷动手肯定也是一个棘手的对手。
北方的乌桓、鲜卑、匈奴等族虽然已经签订了平等的贸易关系,并且朝廷每年也会给他们大量的物资用于过冬,但饶野心和胃口是越来越大的,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利益,迟早会和朝廷开战。
中原地区的魏国和伪汉国两个国家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他们虽然实力大大减损,成为了国中之国,但他们的野心却没有一不在增长。
在这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之中刘辩也只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走好每一步路,不过强大的实力也容得他再次犯错,这让刘辩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十分的清楚自身的强大才是最为倚仗的实力,那就是老百姓的民心和自身的兵马强盛,所以他是绝对不会自断一臂的。
科举制也已经发展到了全盛,由于朝廷占领的地盘是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几乎每年举办一次科举,为朝廷来招募大量的管理人才,刘辩看着这些年轻气盛的文士蜂拥而至,这才明白的当时唐太宗的一句话: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
这些招募的人才当然让他们从底层做起,两年之后考核优异者才给予升官并且进行官职的另行委派,绝对不会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就立刻召入朝廷,刘辩要让他们懂得民间疾苦,让他们好好的了解到老百姓真正的需求和愿望是什么,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科举制度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招募到了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极大的缓解了世家大族把控朝政的局面,等这些出身寒门子弟的又一学子进入朝廷之后,再过十年的时间,绝对可以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
当然相比于寒门子弟来世家大族的人有着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但人口基数摆在那里,相比于人数众多的平民老百姓来,世家大族的子弟再优秀也是有限度的。
锦衣卫和玄衣卫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同时又对当地的文武百官进行监察,刘辩已经在下意识的削减他们的职能,毕竟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导致皇权的泛滥,以后继位的皇帝如果不能制约好手中的权力,必定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所以他们都把重心放在了对外刺探情报上,对魏国和伪汉国的情报尤其非常留心,当然同时也派去了大量的人手策反和刺探异族的情况。刘辩从后是穿越而来自然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辽阔,别看现在强大的大汉王朝也只是冰山一角,他想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开疆拓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片的繁衍生息之地。
为了防止像先前州牧军政民生一把抓的地方权力膨胀,他直接撤销了州牧,使得刺史成为了一州最高的长官,但基本上都是管理民生,并不直接掌管军队。像魏国普遍存在的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在朝廷是完全没有的现象,刘辩可不想在他去世以后,造成像唐末翻藩镇割据的局面。
军队和当地财政权的脱离使得朝廷掌控了基本的权力,这样做有可能会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现在朝廷治下的老百姓差不多有两千六百多万,已经比原先历史上的多出两倍还要多,正是由于刘辩的穿越,使得汉族人口没有发生太大的伤亡。要知道历史上东汉的峰值人口可是达到了五千万之最,现在也仅仅只剩下三千多万,可见黄巾之乱造成的重大影响。
相信现在的有了刘辩的存在,历史上的五胡之乱就一定不会发生,汉族将愈发的强大。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又很快的过去了。大汉建兴二十四年(公元227年)三月,伪汉元统十年,大魏元鼎十一年。
今年是刘辩的五十大寿,他的子孙儿女欢聚一堂,看着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太子刘兴业,刘辩内心是十分欣慰。
各地的文武百官也纷纷送来了贺礼,当地的老百姓也是张灯结彩,普同庆着这一个欢快的时间。就连一向不对付的魏国和伪汉国也送来了贺礼,毕竟他们寄人篱下,可不想触碰了这个眉头。
刘辩自然是心情大喜,过后的两三年时间他都没有发动过一次微的战争,就是担心老百姓们因为他的穷兵黩武而又再次遭到磨难,好在现在民生基本上也都已经恢复过来,新占领的兖州、豫州和徐州等地的民心也逐渐归复朝廷。
老百姓们过上了富足开心的生活,很多人纷纷要求参军和参加科举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大汉上下流通的渠道已经被刘辩全面打开,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在大汉各地呈现。
之前已经告罄的府库也已经堆积了各种物资粮草,可以现在的朝廷完全有能力再发动一场大战。
各军团的将领们也是摩拳擦掌,他们期盼着再次发生的大战中可以立下更多的功劳,来实现自己万户侯的梦想。
于是在刘辩过完五十大寿之后,各级将领纷纷请战,希望可以发动战争,彻底结束中原的内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刘辩明白现在是军心所顺,于是便寻问其他人对于出兵的看法,没有想到的是大家竟然一致同意,没有一个人因为粮草和钱粮的问题而反驳此事,看来统一下已经成了众望所归,自己也只得顺应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