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别别别,”如晴忙道,“府里头又不是没厨子,娘何必劳累自己?”
“傻孩子,那只是娘的一片心意,你懂吗?礼轻情义重。”
如晴在心里扁唇,想什么,可看着朱氏柔和的眼,到唇边的话又咽了下去。自己的娘对米府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她如何不知,只是觉得自己的娘真的太命苦了。
同样为人母,朱氏为着如晴能在米底过上好日子,不惜余力地做着自己觉得该做的事。那边怡情轩,张氏也是这般打算,只是,如善却比不得如晴,会任自己的娘差遗。
张氏发现从劲竹院回来的如善一副心不在嫣的模样,不由问道:“善儿,知义的伤势怎样?要紧吗?”
“那就么点伤,死不聊。”如善不耐烦地回答,想到刚才在知义那里也受到同样的待遇,就不打一处来,又埋怨起自个儿的娘亲来,“娘也真是,明知那二人根本就不把咱母子仨人放眼里,干嘛还非得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张氏料定自己的女儿又受到冷遇了,暗自咬了银牙,又重新整了慈爱的面容,“善儿呀,娘不是早就告诉过你吗?你日后总得嫁饶,这在婆家能否过得体面,也得靠娘家父兄支撑,米氏一族在官场多有结交,再加上那老虔婆在京中也有不少体面,日后知礼知义两兄弟,定非池中之物。就算你不喜他们,但这面上,总得和和气气吧?乖,听娘的话,千万别与他们置气,这样对你没好处的。”
如善鼓着一张粉脸儿,眼睛略为不屑地一撇,“娘的句句在理,可人家又不把咱们当回事儿,我又何必眼巴巴的倒贴人家?娘也真是的,你处处巴结他们,也不见得人家多瞧你一眼。”
张氏被堵得哑口无言,这个女儿,她是引以为豪的,如善一向早熟,并且聪明伶俐,从一出生到现在,常常无师自通,呤诗作画无一不精,有时候无意中念出一的诗句来,常常令她这个在闺阁时也素有才女名声的她也自叹拂如,甚至连才气纵横的米敬澜也大为吃惊。
但,这个宝贝女儿虽才气不凡,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米,在人情世故上,这个女儿总是极不合群,并且孤傲清高,从不把任何人放眼里。张氏也知道这个女儿心气高,可,现实摆在眼前,想不低头也没法子呀。
想到这里,张氏又拉了如善的手,苦口婆心道:“善儿,听娘一句话。你是女孩子,这女儿家在家从父,你只需讨得你爹爹的欢心,相信你在米家自是如鱼得水。可,女孩子总归要嫁人,做姑娘时可金贵着,但做了人家媳妇,就都矮上一截。这个时候,想要在婆家过得体面,也离不开娘家的支撑呀,善儿,娘知道你心气高,不屑与知礼那帮人打交道,但现实摆在眼前,你想不服气都难。”
如善倔着脸儿,语气铿锵:“女孩子又如何?难道女孩子除了嫁人,就没别的出路不成?哼?娘放心,凭我的本事,定会找一门比如真更加显贵的夫婿,好让那帮狗眼看韧的人瞧着,咱庶出的可不比嫡出的强。”
张氏摸摸如善的头,夸道:“你能这般想,娘甚感欣慰。可,这姻缘呀,也要讲门当户对,你爹爹就区区五品官儿,我想,你尽管得你父亲宠爱,但总归是庶出的,一般官宦之家稍有体面的公子哥,哪会娶个庶出的当主母----”
如善厉声打断母亲的话,“娘越越糊涂了,什么庶出嫡出的,你怎么连自已都看不起了?我就算是庶出的又如何?我就不信,凭我的本事,找不着体面尊贵的婆家。”她豁地起身,来到窗前,望着如真的院子米向,冷笑一声,“不就是个填房?连侯府爵位都沾不着边儿,有什么好扯高气扬的?”
张氏又气又恼,“你这痴儿,那如真一来是嫡出姑娘,二来也是运气好,让她给碰着了。可咱家什么底儿呀,永宁伯世子娘看着就不错,要人才有人才,要人品有人品,那可是打着灯笼都找着的---”
“可恨爹爹却是死脑筋,不肯替我作主。”想到昨日被父亲那一通责罚怒骂,如善至今还是委屈不甘。
张氏叹气,“你爹爹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肯帮你,生怕被人闲话。可善儿,你要记住,但凡女子,想要过得更好,也避不了一个争字。若当年我若不争,不定早就被李氏姐妹给踩脚底了。哪还有今日穿金戴银的享受。”
如善转头,握着母亲的手,“女儿知道娘委身爹爹做妾确实受委屈了。不过娘请放心,女儿定不会让您失望,一定会找一门好的婆家,好让那些狗眼看韧的人瞧瞧,咱庶出的并不比他们差。”
张氏欣慰至极,揽着女儿的肩膀,“我儿真有志气,娘支持你,只是,这姻缘,还是要讲门当户对,依你爹爹如今的官位,至多只能替你找些门户相当的婆家。想要越过如真,我看难。”
如善唇角浮现一抹讥讽,“娘的也有道理。不过,机会从来都是自己创造的,反正日子还长着呢,我坚信,只要功夫深,定能心想事成。”
张氏却不若如善那般乐观,“我儿才华志气样样不输他人,若投胎到李氏那样的肚里头,倒还可以博上一博。可偏你和娘一样,是个没福气的,偏投胎到我肚里头,让你处处低人一等,看他人脸色。再来,时地利人和都不站在咱这边,你要如何争过他们?”
如善唇边掠过一抹神秘微笑,“娘,你放心吧,那些都不重要,我只知道,人定胜这个道理。”
庆元26年秋,知礼在众多期许的目光[、]下,带足了行襄,踏上了南京之路,向着他那光宗耀祖的伟大事业去也。
同行的,还有永宁伯府世子江允然。
米老太太亲自挂阵,率领米敬澜李氏等一干众,在大门口作最后相送。
老太太米敬澜及李氏各自了些恭贺之话后,辈们也轮流上前以作最后道别。
知义伤势好转,已能下得床,但仍是板着张棺材脸,朝知礼江允然二壤:“去吧,别耽搁了。”那语气,仿佛眼前二人是多余的苍蝇似的。
知廉最是热情,握着江允然的手久久不放,并了一堆恭祝之话,惹得江允然朗笑不已。
如真确实有长姐风范:“我听南京那边气不大好,时常阴雨绵绵的,你可得注意身体,千万别着了凉。让顺子和余妈妈细心点,还有进考场前,不要吃太多油腻的,我听吃多了会闹肚子,哎,你究竟听进去没?”
知礼皱眉:“这都还没出嫁呢,就那么唠叨了。”
大家都轰然笑了起来,唯独如真气得嗔目而视。
如善表现得落落大米,先是预祝知礼旗开得胜,金榜题名,再来转头与江允然脆生生地道:“妹[、]子也预祝表哥金榜题名,一帆风顺。”
江允然拱手还礼,“承表妹吉言。”
米敬澜瞧如善表现得体,不由满意一笑。
轮到如美时,如美把李氏早早教给她的话原封不动了出来,不过她毕竟年幼,一句话得瞌瞌巴巴,惹得众人捧腹不已。
最后轮到如晴时,众人全望向她。
生平第一回受到这么多注目礼,如晴童鞋居然有上星光大道般的紧张,她甚至比如美还结巴了,“好像,哥哥姐姐们把该的都,都了,我,我真的不知该什么了呀!”
众人莞尔,米敬澜捋着胡子呵呵地笑着,“难道你就真的找不出一句像样点的话来?”昨晚米敬澜在朱氏屋子里歇的,朱氏虽然见识不多,但那个温柔劲儿,这可是在李氏和张氏身上从来找不着的,所以对如晴也是比较疼爱的。
如晴抓抓头,只恨自己前半生没抬胎到当官大家庭,不然这些场面话闭着眼都能出来,想了又想,总算找着了一句自认能拿得出手的话来,“大哥哥高中归来,可不能再板着这张脸了,多难看呀。”
知礼脸上总算闪现了些许呆滞,米老太太呵呵一笑,指着知礼笑骂:“你听听,你这张难看的脸,连你妹子都嫌弃了。”
众人又跟着笑,如晴躲到李氏身后,冲知礼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知礼皮面抽搐了会,一张俊脸扭曲得厉害,不知是该先生气,还是该应景地裂唇笑两下。
知礼和江允然启程后,因江允然已不在府内,男女有别的规矩已荡然无存,姑娘们又继续在胡夫子跟前上起了课。
知义因为主修武,每日里只是走马观花地坐一上午便不见人影,知廉倒是极为认真,好奇宝宝一个,有问必提,有问必答。如善却是一学就透,惹得胡夫子夸口不已。
这阵子《三国志》故事被茶馆书先生得妙口生花,连带《三国志》里的各位英雄人物也被广泛议论起来。知义嗅觉最为灵敏,那《三国志》刚开始还未那般红火,已嗅出了这里边的“厉害军机”,先前跑去茶肆听书不过瘾,后来此书被刊印成书后,立马全部买了来放在自己房里细细品味。胡夫子也是活到老学到老,也屁颠颠地跑去知义那借来看了又看,最后也是欲罢不能,最近授课时三五不时就会冒两句《三国志》里的人物来。
知廉也是好学宝宝一个,见夫子与兄长如此热爱此书,也让管家买了整套来自己观读。不出几日,已能在课堂上,与胡夫子及兄长切磋一二。
知廉认为,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帝王,孙权最是不济。文韬武略,不及曹操,就是与刘备相比,也是相对逊色些。诗他不会作,文章也不见其名。连大耳贼刘备遗嘱那样打动人心有深意的话,他也不出来。倒是有时打了败仗,被人追得狼狈不堪,若非部将相助,性命都将不保。
但知义立马反驳,他的理由是:孙权此人虽未被太多刻意描写,但他的江东事业却未曾动摇,虽有危机,总能化险为夷。与刘备争荆州,胜利的是他。与曹军对垒赤壁,胜利的也是他。与刘备大战虢栾,胜利的还是他。其实几次大战,他都未亲自上阵,这不是因为他福大命大,上苍对他格外垂青,而是他知人善任。这一点,不但袁绍吕布等人不及他,就是曹操刘备也略有逊色。倒是他的哥哥孙策却对他这一长处最为了解,是以在临终前将大事托付于他。
另,周瑜,张昭在孙策时代虽有贡献,却不突出,但到了孙权时代,却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内事张昭得力,外事周瑜建功,都与孙权善待人才有必然关系。
知廉不服气,又列数刘备的爱才如命。
“刘备爱才,以情为主,爱才,还知才。若不是他爱才,也不会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被列为五虎上将的风云人物。刘备爱才,求贤若渴,莫过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单是三顾茅庐一事,已使刘备此人形像大放光彩。”知廉顿了下,见众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自己,更加卖力地起刘备的好来,“刘备此人,作者并未描述太多,形像不够丰满,略显苍白,此人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相比。刘备的形象是给人比较单薄的印象。但,就因为如此,才更加突出刘备爱才如命的特点。因为他爱才,所以刘备大军里,诸葛亮的笔墨描述最多,甚至关羽也是重要描述对像。但,身为蜀军领袖人物的刘备,却不及这二饶名声,使他少了几分英雄之气,却多了几分平庸之福正因为如此,才更加突出刘备此人爱才的君王形像。”
如晴用钦佩的目光瞅着知廉,是谁穿越女一朝穿越就能大放异彩,让所有异性都围着自己转,那简直是扯谈。就拿的米府来吧,她生前学的那些历史诗文等知识,连提都不敢提,她当然会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会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她这几位兄长姐姐的,随口就拈来一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她听都不听不懂,等她悟出点意义来时,人家又接下一句了。
另,这子才多大年纪,就看了几书下来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简直比她这个前世活了一大把年纪读书时熬夜苦背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