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金环里的秘密
只有既有玩心,又有好奇心,关键还有一双乐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欣赏到迷楼之中的众多机关奇巧。
这样的想法也是玄一再次进入迷楼之后才产生的,灵感来源皆是刘冕。
他和徐文伽因为已经见识过迷楼之中的构造,故而一直走在后面,专心找线索。
倒是刘冕,初次进入,可谓大步流星,气势如虹。
步子迈的极大,每一层楼都只是在窗前稍稍站了站,就继续上楼。
什么铜镜、机关,他是一个也没有注意到。
实在遗憾。
他们和昆仑奴发生打斗,是起自四楼,之后,几人且战且走,一直奔到了三楼。
搜索的重点,自然在这两层楼中间。
文伽回忆,第一支毒镖打中昆仑奴的时候,他们仍然是站在四楼的,她看的很清楚,昆仑奴佩戴的金环,就是在四楼掉落的。
现在唯一担心的是,金环飞出窗外,根本无从寻找。
也不知是为什么,对那只掉落的金环,她总是很在意。如果她料想的没错,那金环上一定有关于昆仑奴来历的线索。
四楼的铜镜已经被刘冕给收到了一边,她趴在地上,仔细寻找,玄一不解。
“你找什么呢?”
“昆仑奴的金环。”
“那金环有什么用?”
文伽边找,边给他解释。
昆仑奴有一个习俗,他们喜欢佩戴金环做装饰,而且还只戴一只。这些人一般都不是很富裕,浑身上下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只金环。
昆仑奴将金环作为身份的象征,或许死人提供不聊线索,反而可以从金环上找到。
玄一点点头,这样的风俗果然是正经的唐人才能知晓。
徐文伽负责检查地板,玄一和刘冕检查楼阁四周。刘冕在几面巨大的铜镜之间走过,忽然注意到,铜镜的支架上也有镂空的花纹。
那是雕刻细致的奇兽纹。
在表面镂空之中,内里还有一层实木,用来为铜镜提供支撑。他灵机一动,在几个较大的镂空之中仔细寻找,很快,一个闪光的东西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你们快过来看看,我找到了!”
玄一顺着他的视线一看,嘿,还真是傻人有傻福。
那枚金环就明晃晃的挂在铜镜支架的镂空之郑
然而,想拿到,可不是那么容易。
想来也是机缘巧合,那金环正好落在支架的内层之中,通过镂空就可以看到,它被挤在镂空和下层的实木之间。
摇摇欲坠,一个操作不慎,金环就会下落,掉到支架的底部去了。
到时候,若想拿到,只能把这一组铜镜拆毁,实在麻烦。
两位男士尝试了一下,粗壮的手指头根本伸不进去,更别提是拿住金环了。
未免弄巧成拙,只得作罢。
正在这时,玄一的视线转移到徐文伽这里。
“要不然,你试试。”
文伽斜了他一眼,纤细的手指头就探进了镂空里。
指甲轻巧一拨,金环就稳稳的拿在手上。
“你的手指怎么会这么细!”刘冕感叹道。
这个呆子,他居然还以为徐文伽是男的。
文伽早就知道他性情粗狂,根本没搭理他。
金环拿在手中,她迅速检查,果然,在金环的内里,刻着几个字。
一、三。
“这是什么意思?”玄一问道。
“不清楚。”她摇摇头。
“看来,我们需要到中市去调查一下。”
中市!
听到这两个字,张玄一的脑袋文一下。
但他不能,更不能问,看刘冕的状态就知道,唐人没有不知道中市这个地方的。
他一开口,马上就会暴露。
“文伽兄所言极是。”他只得随声附和。
“长安城的昆仑奴几乎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想必中市的人会知道这金环上的数字是什么含义。”
众人先把这件事放下,赶忙前往西市署,在那里,董家班的人还在等候,不能再耽搁下去。
董家班,扬州着名的匠人班子,他们的特长是制作各种精致的木制家具、楼阁。
无论大工程,他们都一起行动,分工合作。
董家班的人不是只知道做工的普通匠人,他们有独特的审美志趣,有艺术追求,自从无意间得到了项升六法的图册,他们就致力于恢复大师的制作工艺。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复制项升为隋炀帝建造的迷楼。
它穷工极巧,它是美的巅峰。
董家班的人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将迷楼的建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经由他们改进,原本只能固定在一处的迷楼,成为了可拆卸,便利运输的活动型建筑。
为了让这项技艺为更多的人所知,他们带着木料,工具,一路北上,沿途建造展示。
顺便也收取一定的游览费用,回收本钱。
他们来到长安,看到满城的繁华热闹,人流汹涌,兴奋的无以复加。
商机,长安城到处都是商机!
在这里,他们的技艺一定能获得更大的推广,不定还能获得朝廷征召,成为御用的工匠。
原本这一切都进展的非常顺利,长安城里的有钱人真是太多了,在这里摆摊一的钱,就超过了这一路上赚的钱。
众人乐的嘴巴都歪了。
岂知,乐极必定生悲,迷楼里竟然发生了命案。
这一下,生意是绝对做不下去了。
董家班的核心成员只有五个。
老板董长福,老板娘乙弗月儿,两个工匠,都是董长福的徒弟,董桥、董楼,再一个就是那看门的独眼老头,人称二叔。
董长福四十上下,乙弗氏不过三十出头,至于徒弟们年岁都在十七八岁左右。
他们在西市署里等着,各怀心事,坐立不安。
玄一等人赶到,没有耽搁,立刻提审他们。
缉妖司几人心照不宣,董家班的人现在是嫌疑人,可目前看来,他们并不想把这一层挑明,这样对破案更加有利。
玄一一眼认出,那年龄稍长的男女,就是迷楼之中站在尸体的前面的人。
按照他多年阅读推理积累的经验,在这几个缺中,嫌疑最大的,就是这对夫妻。
当他和徐文伽冲到顶楼的时候,遭遇的正是这两个人,他和文伽对视一眼,两饶意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