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简介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最新目录

正文 第三百六十七章 伤寒疫来临

    枲这种作物,李孟羲都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啥,不知究竟。

    关于枲的耕种方法,

    “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

    “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

    可见,枲是生长性状复杂的作物,收获的时候,并未长到最老,不像麦子豆类一样,收获的时候已经长得老的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就算不收了,植株也干枯了。

    而枲呢,到秋天,要是不收,会多长出几个节,表皮也会变得更厚。

    “获麻之法,穗勃如灰,拔之。”

    枲在何时收获为佳呢,在其穗变成了灰色的时候,可以把他拔掉。

    “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枲收获之后,在夏至往后二十天后,可以放在水里沤制。

    关于沤制,此处,工艺和造纸术的一个工艺环节类似了。

    造纸的时候,也是先把渔网之类的东西放在水池里沤上几天,还会往水池里倒点石灰水,或者草木灰。

    其原理是,碱性溶液能分解植物表皮和木质中的果胶,使纤维素露出来,纤维素于织布,就是麻线,于造纸,纤维素打碎,再煮一煮,再用滤网一过滤,纸浆就是纸。

    “种麻,豫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

    此处的豫,不是河南的意思,而是通预,先一步,早一步的意思。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有雨的时候,最事宜耕种。

    这么久看下来,似乎,所有植物最佳种植时间,都是下雨的时候。

    一则,下雨了,土软,不管是犁还是刨,都省力。

    二则,刚下过雨,土中水分充足,利于种子发芽。

    “麻生布叶,锄之。率九尺一树。”

    布叶为何。黄豆绿豆那里,就见到过布叶这两个字。

    应该指的是,农作物某个生长阶段。

    大致是,植株半大的时候,可以来锄锄草。

    “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

    不一定非要用蚕粪。

    其他粪也是可以的,李孟羲心想。

    “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

    其实,各类动物粪便,用于肥料时,其作用都是一样的,主要是提供氮的成分。

    而蚕屎,并没有太突出于其他动物粪便的地方。

    “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

    此处,不遵循也行。

    庄稼没那么娇贵的,用井水直接浇也无妨的。

    再把水从井里打上来,倒进土坑里暴晒,晒热再把水舀起来,费时费力。

    有晒水的时间,能播种一亩地了。

    雨泽时适,勿浇。浇不欲数。

    下雨的时候,不用浇地。

    这倒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智力的问题。

    下雨天浇水,莫不是傻了。

    “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

    三十石,一石一百二十汉斤,折合现在就是六十斤,也就是三十公斤。

    三十石,就是九百公斤。

    苎麻,收获的时候,可是收获的整个植株。

    有这个重量不稀奇。

    类比下麦子,等于是把麦秸和麦子一起收获了。

    麦子加麦秸,有七八百斤,甚至上千斤,对吧。

    所以,麻一亩地,收两千斤,很正常的。

    再后,种植西瓜的方法。

    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

    一亩,分为二十四个瓜垄。

    区方圆三尺,深五寸。

    瓜垄方圆三尺,深五寸深。

    “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

    一个瓜垄,用一石粪,粪和土混杂掺和。

    “以三斗瓦瓮埋著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

    ……

    李孟羲直看到半夜,终于,把汜胜之书给看完了。

    书中内容不多,但是,李孟羲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笔记记了厚厚几十页。

    抬头一看,夜已经深了。

    李孟羲瞌睡的打了个哈欠。

    卷起竹简,然后睡觉去了。

    ——

    本来的历史中,席卷汉末的伤寒疫最终还是爆发了。

    李孟羲在长安受到各地急报的时候,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来了。

    伤寒疫,之前已经想过伤寒疫有什么抗疫措施呢。

    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李孟羲起身,去把书柜里《医书》一书翻了出来。

    医书中所写,抗疫方法有,隔离,斩断传播途径,医用酒精口罩,再加上血清抗体法,和病毒灭活法。

    其中,还需要用到注射器,玻璃试管。

    注射器,可以稍微做大一点,做的跟给猪打针的注射器那么大也行。

    想通了一切之后,李孟羲立刻召集旧部,木匠营鲁犁并其麾下所有木工,还有田卜,并整个回天营。

    开始着手制作注射器。

    同时,朝廷召令,召集来了两个名医,一个是张仲景,一个是华佗。

    李孟羲命令两人开始研究能用于伤寒疫的药方。

    而李孟羲自己,去试制试管玻璃去了。

    生产玻璃的配料是什么,李孟羲一时只能想起一则故事。

    传说,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石英沙,加小苏打,就能烧制玻璃的吗。

    李孟羲眉头舒展。

    小苏打,中原谓之为碱。

    石英沙,就是纯净的沙子。

    这两种原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